分享

5G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可能性

 颐源书屋 2019-03-15

5G将重塑媒介生态,主流媒体需未雨绸缪。5G商用后,主流媒体应有丰富的视频化、智能化、移动化产品矩阵;构建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生产流程;确立场景化、垂直化、社交化的运营思维。

5G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可能性

周文韬  孙志男

5G具有网速更快、容量更大、延时更短等特点。如果说前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那么,5G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通过5G网络,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信息传递将成为现实。

1


丰富视频化、智能化、移动化产品矩阵

新兴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借助新技术重新建构媒体与用户的关系。5G时代,主流媒体可以从重构用户关系入手,借助新技术,丰富社交化、智能化、移动化的产品矩阵,增强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实现由“平面媒体”到“立体媒体”“沉浸式媒体”的升级。

优化短视频类产品

短视频以大信息密度、低收视成本的特点,满足用户高度碎片化的需求。短视频已成为业界角力的新领域,出现了秒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应用平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相继上线短视频项目,推出一批制作精良的作品。面对5G时代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主流媒体应结合自身定位与市场需求,重新确立短视频在产品矩阵中的位置;转变话语方式;重视提升产品的社交属性,促进用户的主动参与、主动分享。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阅报栏等新的传播渠道,拓展党政、高校、社区、酒店等的传播场景。

借助大数据提升舆情监测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中,舆情的生成、发酵、爆发、衰退都以实时数据的形式存在。5G时代,“万物互联”将带来数据量的指数型增长,为更精准、实时的舆情监测带来便利。大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交易、社交媒体、终端设备的使用,数据类型多样,真实性高、挖掘潜力大。5G时代,主流媒体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和完善社会舆情数据库、案例库,提升自动化的信息抓取和语义分析能力,以实现社会舆情实时预警和舆情应对方案迅速输出。

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

目前,虚拟现实已成为国内大型新闻报道的重要辅助手段。受传输网络、终端设备、生产成本等条件限制,虚拟现实新闻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借助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5G网络,有望实现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味觉的虚拟,建构立体、真实、多维的新闻场景。主流媒体需要把握虚拟现实新闻发展的机遇,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组建专门的虚拟现实新闻工作室。可以采取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破解虚拟现实新闻高技术、高投入的问题。

2


构建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生产流程

5G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可提升新闻生产、分发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将人力资源重新配置于更具创造性的劳动中。

更加精准的新闻采集

在5G背景下,记者可以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完成对互联网海量数据的抓取、处理、分析,甚至可以洞悉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谷歌公司推出的名为“谷歌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的产品,就是基于“一旦人们患上流感,就可能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特定的检索词条以获得与流感相关的信息”的假定,通过汇总和分析检索词条预测流感将在何时何地爆发。

更具时效的新闻生成

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大幅提升新闻生产的时效,降低记者工作量,压缩新闻生产成本。根据预先设定的数据模型,算法自动抓取关键信息,自动生成新闻报道。目前,算法新闻已在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灾害新闻中大范围应用。2017年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用25秒生成了全球第一条地震的有关简讯,包括地震参数、震中地形、历史地震和震中天气等十几项内容。同时,“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几乎在同一时间生成一篇1628字的详细版报道,配以9张图片,极大方便了救灾工作的开展。5G将为算法新闻的常态化应用和进一步优化带来更多可能。

更加高效的新闻分发

内容分发是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5G时代,随着传感器等设备的升级,对用户反馈的捕捉有望深化至生理层面,包括视觉停留时间等生理数据都可能被精确捕捉,新闻分发将更加精准,算法分发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多元。目前,较多主流媒体网站仍采用门户式的信息呈现形式,这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受众需求不够匹配。可以尝试编辑把关与算法推荐结合的新闻分发方式,变“平面呈现”为“信息流”呈现,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以大幅提升用户使用时长。

3


确立场景化、垂直化、社交化运营思维

思维变革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更为重要的力量。5G时代,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场景、受众均发生深刻变化,应该养成垂直化、场景化、社交化的运营思维。

场景化

5G为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进一步结合提供了可能。出行、支付、休息等具体场景均可以和内容传播深度融合。主流媒体要提升“适配场景”能力,理解特定场景中的用户需求,推出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内容或服务。调查表明“卫生间”和“床上(醒来或睡前)”是移动媒体用户阅读新闻的重要场景。主流媒体可以进一步研究这些场景中用户的阅读习惯,推出相应新闻产品。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每日晚间推出的《夜读》栏目广受欢迎,正因为其贴合了“床上(醒来或睡前)”场景中用户心理抚慰的需求。

垂直化

5G时代,受众将进一步细分,媒体很难掌握所有细分领域。立足自身优势,深耕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品牌,更能获得受众认同。主流媒体的优势在于“时政”和“思想”。可以从这两个领域着手,在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和观点评论基础上,深耕电子政务、本地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服务领域。一些主流媒体与地方合作,整合当地资源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如在人民日报媒体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建立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采编流程,体现了“新闻 政务”“新闻 服务”的垂直化运营思维。

社交化

在5G“万物皆媒”的背景下,新闻的社交属性将进一步延伸,社交化将由“人际交互”向“人机交互”拓展。已有媒体做出成功探索,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的“下文”新闻客户端,基于用户对资讯人格化、碎片化和交互化的需求,通过人格化的讲述和会话界面的样态传递经过编辑选择、加工的新闻,引导用户主动探索,完全颠覆了传统资讯客户端的样态。应打造更多具有社交属性的新产品,打通网站与社交平台的连接渠道。还要深刻理解不同社交平台的流量逻辑,利用多种平台的传播优势,获得最优的传播效果。

(作者均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建  文

文章精选

《新闻战线》3月号目录来啦,邀君共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