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子的两面:好辞赋而轻国运的君主

 政二街 2019-03-16

谈到南唐,我们就会自然的联想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那个卓尔不群、风度翩翩的天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

镜子的两面:好辞赋而轻国运的君主

近代的大学者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很多人也很好奇,这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才子,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他主政的南唐,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南京),后迁都南昌。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的国家。南唐的前身,是十国之一的杨吴政权,杨吴政权所控制的江淮地区,自中唐以后,就是唐代最为富庶、最为安宁、最为物阜民丰、物华天宝的地方。

镜子的两面:好辞赋而轻国运的君主

可以说,谁控制了江淮地区,谁就掌握了天下的命运。

而从杨吴政权到南唐的第一位皇帝先主李昪统治时期,一直奉行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于是,在五代十国整个中原地区战火频仍,政权更迭,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时候,江淮地区仍然是一片和平、富庶、繁荣、欣欣向上的景象。

不仅如此,南唐先主李昪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建设的君主:他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重视教育事业,而且大力的吸引来自中原和其他地区的学者、文人、手工业者,在他的治理下,南唐成为当时中国版图上最富有活力也最吸引人的一片沃土。

镜子的两面:好辞赋而轻国运的君主

有'儒衣书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的美誉。但好景不长,李昪去世后,他的儿子李璟继承了王位,他就是李煜的父亲,南唐中主。

李煜的文采风流,是继承他父亲的。虽然李璟的词水平不如他的儿子,但他也留下了诸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这样的名句。后世也对他的文学造诣有很高的评价。《词史》对李璟的词有这样的评价:'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

李璟是一个非常喜欢文学,也很会写词的君主,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志大才疏、心比天高、能比纸薄的平庸之人。在李璟在位的时候,南唐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在北方,石敬瑭建立的后晋被辽国攻灭,中原大乱,刘知远建立的后汉两年而亡,继后汉而建的后周也是国内四处动乱。

这个时候,南唐完全有机会,也有这个本钱,北上中原,建立一翻更大的事业。但南唐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李璟的本质是一个小生意人,他贪图一些小便宜,然后吃大亏。或者说这个人没有战略眼光和战略能力,但却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

在李璟统治时期,南唐开始了连年的征战,但他征战的对象不是中原,而是南唐身边的三个难兄难弟:闽国、楚国和吴越。表面上看,这些战争给南唐带来了好处,南唐消灭了闽国和楚国,得到了一些土地。

但事实上,南唐输的非常惨。无论闽国还是楚国,南唐都是趁他们内乱而入的,在消灭了他们之后,也没办法对他们的统治区域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

至于吴越,南唐不但没有打赢,还彻底的和吴越成了仇人。但李璟却觉得自己武功盖世,打出了极好的成绩,于是,他开始做梦去问鼎中原了。

之前,中原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李璟不抓住机会。现在,中原的后周皇帝,是后周世宗柴荣,五代第一名君。结果,他就遭到了后周的痛击,南唐丢掉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而且李璟被迫向后周称臣,去掉自己的皇位而称国主。

他被迫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南昌,以躲避后周大军的锋芒。处理国事,李璟一塌糊涂,处理家事,李璟也一样一地鸡毛。他特别信任自己的弟弟李景遂,却很轻视自己很有才能的儿子李弘冀。

镜子的两面:好辞赋而轻国运的君主

最后,自己的儿子和弟弟发生了火并,两个人玉石俱焚了。他只好把皇位传给了李煜,这个性格和他一样懦弱、优柔寡断,对辞赋的热爱远远超过对治国理政兴趣的儿子。

于是,亡国悲剧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镜子的两面:好辞赋而轻国运的君主

李璟留给李煜的本身就是一个超级烂的烂摊子,而李煜在荒废国事,痴心文学上又超过了他父亲,南唐的国运怎么能不'一江春水向东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