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这套阅读指南,让你读一本书顶十几本......

 冬天惠铃 2019-03-16
手帐-读书笔记

文/俊英子

读了很多书,回想起来,脑子总是一片空白,想不出究竟留下了些什么;

付费参加了一堆课程,听的时候醍醐灌顶,没过多久却发现都还给了老师,不记得讲了什么;

看文章、听讲座,记了一大堆笔记,感觉收获满满,但却一直放着让它们积灰,不知道如何实践,学习是否都成了无用功?

……

我想,这应该是许多人的心声。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愿意学习 —— 甚至相反,我们对学习有着极大的热情,但却总是感觉,好像看不到什么效果,起不到什么作用。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变得沮丧和无力。很多人把这个归咎于记忆力的问题,记不住,说明记性不好,记得多,就是拥有强大的记忆力。

但其实,记忆所能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记忆不过是储存而已,要想牢记所学知识,就要把知识真正用起来,切实将其转化成自身能力,让每一个知识在实际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不是知识无用,也不是你记不住,而是你没有去用。那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呢?

日本作家大岩俊之,曾经是个不读书的人,在他创业期间,偶然看到一本书上写着“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他开始尝试年读300本书,读书量是有了,感觉生活没变化,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读书方式,之后开发了“缓速阅读”的读书方法,逐渐成为了Role Job法人,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知名讲师。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大岩俊之讲了自己如何做笔记,牢记书中内容,总结出了实用性的读书技巧,提高阅读效率,重点分享了如何学以致用,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提升自身的能力。

一、设定读书目标,带着问题去阅读

1、读书要有目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下你周围有多少蓝色物体,在心里数一下,然后睁开眼睛,扫视四周,确认一下身边有多少蓝色物体,是不是感觉双目所及的蓝色物体一下子都飞入眼帘呢?

没错,这就是主动意识的力量。

阅读前要有自己的目的和问题

针对商务类书籍,读书也是一样的,读前要有目标,带着主动意识去阅读往往会更加专注,更能集中火力,容易有所收获。

知道自己想从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容易将读书目的与行动目标关联起来。

书中提到一个表格,我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也是快速阅读的必备神器,特别有效,强烈推荐给大家。

用表格在阅读过程中记下知识点

2、如何确定阅读目标

致用类书籍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那该如何确定好阅读问题呢?

你在读书时,是拿起书一气呵成,闷头从头读到尾,有时连前言和目录一并带过,甚至都不看后记,还是先看看序言,目录,再看作者简介,后记,之后带着问题进入正文。如果是后者,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者。

那我们为什么要看序言,目录和后记呢?

序言,凝缩了一本书所有的核心。描述了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的背景和本书解决的问题,重点,难点,书籍的主要内容和各章的总结等。

目录,则是一本书的整体构成,是整本书的逻辑结构和主线。这里写着本书的各级标题,看完目录便能掌握一本书大概的内容。

后记,是对全书进行再次概括,通过阅读这些地方,你就能提出自己阅读中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确定自己读书的详略和主次。

二、如何有效阅读

1、遵循二八定律,放弃完美主义

很多人对读书有误解,认为一本书必须从头读到尾,要全部理解。

作者却告诉我们,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也就是说一本200页的书,只有8页是最核心的。

与其全部读完却记不住书里讲了什么,不如学会舍弃书中非必要的部分,把书中的重点找出来,“实践”起来,付诸“行动”,那么读这本书就是有价值的。

2、边读边做笔记,读与思并行

我以前一直读电子书,用手机做笔记,感觉前后翻页,查询不是很方便,今年开始读纸质书,真是爱不释手,边读边做笔记真的超爽。

笔记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平时看书一般认为重要的地方,我就画直线,重要段落用中括号括起来,然后在附近做标记,对感兴趣、重要的概念画圆圈,以后再翻开,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重点在哪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标记方法,在自己觉得重要之处做记号,一本个人专属的书籍就由此诞生了。

在做笔记上,作者提到了便利贴。其实,我平时最喜欢用的就是 “便利贴” 和 “引导页” 。

做好重点索引

便利贴我会记下自己的“Action”(行动)或者当下的思考和计划,引导页主要是为了标注阅读中重点的地方,做好索引,看到这个索引就能想起此页讲了什么内容,也便于对重点进行二刷。

除了在书上做笔记,我一般会在读书笔记本上摘录书中的金句或特别重要的地方,加入自己的想法,以后也可以回顾,写作也可以用到金句和素材,好处多多。

3、做思维导图,理思路,强记忆

什么是思维导图?大岩俊之在书中答道:“思维导图是将我们头脑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比尔·盖茨、艾伯特·戈尔等众多世界领导者都十分喜欢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梳理脑海中的思路,也能提高记忆力。

我是边看书,边画思维导图。虽然速度稍微慢了一点,但是真的记得很牢。很多人看书是迅速地翻完一本书,囫囵吞枣,结果知识点却记得不清楚。

只要有电脑,我都是边读边画,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给某一块重要内容做导图

以《如何阅读一本书》来举例

书第一篇的名称是“阅读的层次”。这一篇里,一共写了4个阅读层次。那么我在准备读这一章之前,就会打开xmind软件,画上4个分支。

读完第一个基础阅读的时候,我立马在第一个分支上写上基础阅读的要点,每读完一个阅读层次就在思维导图上做好标注。

这样的话,当你读完4个阅读层次后,书中提到的每一个阅读层次具体是什么阅读方式,适合什么类图书,每一层次的阅读要求,你就了然于胸了。

这种方式是选择你认为重要的内容,某一个点来制作思维导图,作者提到也可以给一本书做思维导图,就是按顺序总结一本书的章节、标题还有小标题。

给一本书做思维导图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按章节做导图

三,学以致用,行动起来。

1、设置行动目标

大岩俊之说:“读书,特别是阅读商务类书籍,只有在读完后有所行动才能发挥阅读效果。”

每次读完书,书中肯定有很多值得实践的点,此时就要学会设立“行动目标”,请试着把行动目标写下来,以“何事、何时、多少”具体用数字表示出来。

比如我之前读《人生效率手册》的时候,读后就给自己定的行动目标是:在2019年二月末养成早上6:30起床,晚上10:30睡觉的好习惯,制作成表格,贴在床头,每天打卡执行。尝试了800次的早起,我终于用一张表格搞定了......

当你写下行动目标的那一刻,其实就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目标,他的面前就会有路。心有多远,路有多长。”

做笔记过程中记下下一步行动

2、展望愿景,把未来带到现在

大岩俊之建议读者可以用“五感”设想自己成功时的样子:

达成这个目标之后,会看见什么?

达成这个目标之后,会听见什么?

达成这个目标之后,会感觉到什么?

记得之前听邹老师的《带你六步制作可实现的年度计划》时,老师也说为了实现目标。要展望愿景,写一封给自己5年后的信 ,并且要有画面感,实质的内容。

比如邹老师的信:

前不久和家人刚从非洲回来,足迹遍及七大洲了,我终于可以嘚瑟的说,我不仅是个中国人,还是个地球人了。现在财务基本自由,因为几本书还有书的衍生品,包括在线课程和实体产品都销售得不错,苹果出了新手机、新电脑什么的,作为脑残粉都可以轻易地拿下了,应该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和梦想了吧。

怎么样,是不是读完连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呢?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是不是会更有动力和冲劲呢?这就是想象目标达成场景的魔力,把未来带到了你的面前。

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写一封一年后的信,督促自己一直前进。

笔记中可以写感想,也可以画人物关系图

3、明确差距,开始行动

经常听到一句话“知道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归根结底就是因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

一切道理,最终都要落实到“行动”二字上,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需要客观判断一下自己目前和目标的距离,如果实现目标是100%,自己目前的现状是50%的话,为了更好地行动,就要把具体实施的步骤,方法,全部写下来,接着将行动细分成从今天就能开始实践,安排好每天的任务,做到日计划可循环,重复执行,坚持下去,就会有惊人的结果回馈给你。
 

读书拼的不是阅读数量,而是你从书中获得了多少价值,提升了多少能力,对你生活有什么改变,行为有什么进步,否则,你只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了一大堆信息,它们不属于知识,更没有对你起到应有的价值。

请你记得:比别人厉害,其实不在于你比别人多看了多少书,而在于你比别人多思考了多少,多行动了多少。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