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年体检却还是肺癌晚期?问题出在哪里

 zskyteacher 2019-03-16

如何发现和解决肺癌?张新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整理 | 小海米

受访专家 | 张新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来源 | 医学界呼吸频道

2019年1月,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出炉。据统计,肺癌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排在了第一位[1]

而在全球的数据中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肺癌是毁灭性的肺部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2030年,肺癌死亡人数预计将上升到每年1000万人[2]。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病例的85%,又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三种。

肺癌如此可怕,我们如何早发现早解决?为此,《医学界》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张新教授对肺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张新教授采访视频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至关重要!

张新教授表示,肺癌在近年来确实是一个“明星”癌症。它不管是在恶化程度还是发病率,都处于很高的水平,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早期肺癌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大部分患者在有临床症状时才去就诊,但病变确诊后,基本为中晚期肺癌,而其中仅有不到25%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确诊的晚期肺癌病例其五年生存率很低[3]

“对于肺癌来讲,如果可以早发现、早干预,死亡率是可以大大下降的。”张新教授说,“如果我们能发现1 cm左右或者亚厘米的结节,并对它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8%以上。”

虽然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来提高五年生存率,但效果还是远差于早期治疗。所以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年年体检却还是肺癌晚期?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疾病检测技术的提升,不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会有各种形式的体检。但是每年体检却还是肺癌晚期,体检到底有没有用?

其实并非是体检没用,而是体检的方法不正确。不同的器官应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拍X片已经被证实对于肺癌的筛查没有太多价值。因为心脏、肋骨等结构有可能挡住肺部病变的显示,小结节同样很难发现。

那么,怎么样的检查方法才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CT扫描是对肺部结节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但常规的胸部CT辐射剂量大、扫描时间长,不适用于肺癌的筛查[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利用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进行早期筛查。由于肺部组织本身的天然高度对比度和对X线的低吸收性,肺部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完全可能的[3]

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以发现几毫米的肺部结节,在肺癌的早期筛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低剂量CT不应该被用来作为一项常规体检,而应该被用来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不过,目前各研究对高危人群的入选标准并不一致,。

  • 法国的Blanchon等肺癌筛查研究中,研究对象为50岁-75岁的无症状,且当前吸烟(每天吸烟大于15支,持续20年)或者之前有吸烟史(戒烟不超过15年)的男性或者女性人群[5]

  • 在纽约ELCAP项目中,研究对象为年龄60岁以上,吸烟史为10 包/年的人群[6]

  • 在美国全国性肺筛查试验( NLST)中,将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55-74岁,吸烟量为30包/年,戒烟不足15年的人群[7]

换句话说,对不属于肺癌高危人群的人进行CT检查是过度的。张新教授说:“由于现在大家谈癌色变,生怕得癌症,所以很多人在职工体检中就进行了CT筛查,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高危人群,这样是没必要的。”

另外张新教授认为中国的早期肺癌筛查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因为在中国,有很多女性患者,她们才40多岁,平时也不吸烟。所以国外对于高危人群的定义,在中国是不适用的。”

低剂量螺旋CT,并不是万能的!

上述提到的低剂量CT主要是用于筛查外周病灶。那么对于中央型肺癌,我们应该如何筛查呢?这里张新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虽然在国际上还没有发布明确的筛查中央型肺癌的方法,但目前一些小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对高危人群进行气管镜检查可以发现一些早期的中央型肺癌。不过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去证实。”张新教授说,“如果对外周病灶做低剂量CT筛查,对中央病灶做支气管镜筛查,可以把更多的肺癌扼杀在摇篮里。”

发现肺结节,就一定是肺癌吗?

但是不是在早期肺癌筛查的过程中,发现肺结节就是肺癌了呢?其实不然,肺结节并不等于早期肺癌。

我们需要结合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和生长速度来综合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不过判断良恶性的“金标准”,还是通过活检取得病理学诊断,但通常大部分发现的结节属于良性结节。

张新教授说,“如今筛查出很多有结节的患者,他们非常恐慌。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要做手术。在肺癌的治疗上,我们也不能过于激进。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毕竟是一个创伤,而且即使将一个早期肺癌切除了,它还有可能产生第二个第三个结节,我们要尽量保留肺功能以利于将来的可能再治疗。”

所以在查出肺结节之后,我们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即患者是否合并肺癌高危因素,如肿瘤病史、家族肿瘤史、既往慢性肺部疾病史、职业暴露史,以及是否为中重度吸烟者等。综合考虑后,再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


肺癌不治疗会自愈,但切勿盲目!

最后,我们也请张新教授分享了在他行医的过程中,是否也有遇到过晚期肺癌患者不接受治疗,病灶自行消失、症状自行好转的情况(少数晚期肺癌不治疗也会自行好转,涨知识!)。张教授表示,确有1例。

“患者40多岁,身强体壮,被诊断为肺腺癌,期间进行了3-4次化疗,但每做一次化疗就新出现一个转移灶,所以患者提出不想再做化疗了。”张新教授描述道,“我们极力劝说,如果不接受治疗,生存期可能比较短。因为我们一般认为,四期的中位生存期是8-10个月。但在3年多以后,再次见到患者的时候,却发现转移灶竟然全部消失了。”

张新教授表示:“一个病灶自然地缩小或者消失,还是存在的。但是患者为什么会自愈?还是归功于自身免疫力的提高。”

“我们现在使用的PD1、PD-L1等单抗药物,目的就是把肿瘤导致的人体免疫力的下降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既然药物可以使患者的免疫力得以恢复,那么生活里一些食物或者因子也有可能带来这种效果。但是,患者不能因为担心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的副反应,而盲目期待肿瘤自愈。这种行为无异于守株待兔。因为,自愈总归比不上干预的有效率。”

专家介绍

张新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肺部肿瘤与呼吸介入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常委,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呼吸肿瘤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药》杂志编委。

从事呼吸及肺癌诊疗工作27年,先后从事的研究工作有肺癌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靶向与化疗的联合应用、肺癌液体活检、磁导航引导肺活检等,作为分中心PI参加多项国际临床试验。参编《实用内科学》等专著6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参考文献:

[1] 郑荣寿, 孙可欣, 张思维, 等.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J] . 中华肿瘤杂志,2019,41( 1 ): 19-28. 

[2] 陈勃江, 李为民. 肺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 37(4):290-293.

[3] 任冠华, 范亚光(综述), 赵永成, et al. 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研究进展[J]. 中国肺癌杂志, 2013(10).

[4] 席雯, 穆新林. 肺癌筛查方法与早期诊断[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 41(9):7-9.

[5] Blanchon T, Bréchot JM, Grenier PA, et al. Baseline results of the Depiscan study: a French randomized pilot trial of lung cancer screening comparing low dose CT scan (LDCT) and chest X-ray (CXR). Lung Cancer, 2007, 58(1): 50-58.

[6] New York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ject Investigators. 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diagnoses resulting from the New York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ject. Radiology, 2007, 243(1): 239-249.

[7]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Aberle DR, Adams 40 AM, et al.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1, 365(5): 395-4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