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给宝宝穿衣要留心这些细节!

 一切皆可能 2019-03-16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这时给孩子穿衣成了个难题,经常是刚脱掉羽绒服,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中午又是阳光普照,气温飙升。

“一冷一暖”之间,孩子最容易生病。大家都知道“春要捂,秋要冻”,可是该怎么捂?会不会捂出病?今天来聊一聊~

春捂,不是多穿衣服那么简单

中医讲究“春捂秋冻”,意思就是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骤然脱衣,就容易让带着料峭春寒的风邪钻入侵体,所以,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应该适当地捂一捂。

有的妈妈认为,既然要捂,给孩子多穿点衣服总是好的,结果给孩子捂出了汗,反而更容易着凉。

可见,这段时间穿多了、穿少了都不好,一定要把握好

不冷不热就是最好的穿衣量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但每个孩子体能素质不一样,怎么能一刀切呢?

如果孩子比较小,无法表达清楚,医生建议,判断孩子衣服是否穿得够,有两种办法:一摸锁骨、二摸背。

出汗了,那么表示穿多了,要适当减少衣物;

如果没出汗但又很凉,那么代表穿少了,要适当加衣。

如果孩子不仅出汗,还有脸红、摇头、烦躁等表现,说明他已经太热啦。


幼儿穿衣服遵循这些原则

相同的气温,新生儿穿的比成人多一层;

不足1周岁的幼儿颈部温热而手脚偏凉是正正好的,如果手脚较热,反而穿多了;

1~3岁的幼儿动个不停,穿的衣服比大人少一件;

3岁以上的幼儿和成人穿的基本相同,体质好的也可比大人少一件。

春捂总原则:上薄下厚

《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为什么上面可以穿得薄一些呢?

人体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相对来讲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而且穿得稍微少一点,也会激发更多的阳气到体表御寒,所以说“养阳之生气”。

而下半身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阳气比上半身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往往“寒从脚下起”,所以春捂的重点也在于下半身,尤其是双脚(爱露脚踝的小姐姐也要悠着点哟~)。

所以,当气温上升时,可适当清简上衣,但不要过早地减少裤子和鞋袜,晚上可经常用温热的水泡脚。

春捂秋冻,究竟怎么“捂”?

气温:15°是“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初春时节,一般都是早晚凉,中午热,所以家长应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给孩子们增减衣物。

温差:昼夜温差大于8°是的信号

面对这“百变”的春天,如何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增减衣服呢?专家认为,昼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比如早上仅六七度,中午飚过20度,温差达十多度,早晚应该捂一捂。

时机:冷空气前24~48小时做捂的准备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以及持续降温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就开始,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毫无意义。

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减衣不能太快,衣服应随着气温回升慢慢地减下来。怎样才算到位?

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可能让他们冻出病来。

出汗是导致孩子感冒的诱因之一

早晨起来给孩子穿上的衣服不要随便脱。尤其是孩子感觉到热或者已经出汗时,更不能马上将衣服脱掉。老师和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安静下来,等待自然消汗后,方可脱衣。

最好让孩子穿着针织毛衣、毛裤或较厚的睡衣睡觉,也不能给孩子盖得过厚,或室温过高。

孩子睡着了后,不管是在怀抱中、推车中、自行车后座上、汽车座椅中,都应该避免让孩子受风。

孩子刚刚醒来,不能马上安排到户外去,而应该让孩子在室内活动一会儿再出去。孩子做运动量大的游戏时,都要事先减衣服。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睡觉时都要脱衣盖被,醒后出被窝穿上衣服,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受凉感冒。

让孩子出汗后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诱因。正确的方法是: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然后再用温热水洗澡。同时,不要马上给孩子吃冰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