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我第二次遇见那对父子了。 第一次遇见是在我去上班的路上,两父子面对面地站着,父亲低着头弯着腰给孩子拉上羽绒服的拉链,整理衣领。 而孩子手里拿着一把玩具的手枪,正顶着低下头的父亲的脑门,不断地扣动扳手,手枪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 当时看到这样的一幕,我就觉得难过。 这名父亲在孩子面前是那样的卑微,担心孩子被冻着,为孩子整理衣服。 父亲低头时正好将头靠近孩子的胸口,这恰是一种不设防的姿势。 可孩子却将枪口对准了父亲。 虽然是玩具枪,可也令人心寒。 第二次遇见那对父子,依旧是在上班的同一条路上,可能是上一次给我的印象太深,这一次我一下就认出了他们。 这一次看见的一幕,依旧不怎么令人愉快。 父亲沉默地在前面走,孩子站在父亲身后不远的地方数着数。 当我路经孩子身边时,正好听见孩子大声地带着点倨傲地说道: “给你三分钟,你最好给我走快点,不然等我追上你,我就对你拳打脚踢,棍棒加身!” 我不知道孩子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话,可能是孩子间的嬉戏,可能是偶然听到的言语,可这都不应该是对自己的父亲说出的话。 现在能用玩具枪对准着自己父亲的脑门,对父亲说着拳打脚踢,棍棒相加这样的话,等到父亲老了,他成年了,他会不会真的一言不合就对自己的老父亲动手? 可那名父亲却一直是一种纵容的姿态,至少我没看到父亲对孩子有过管教,孩子也未曾收敛过。 一个家庭中,当孩子对父母出言不逊,行为失当,家庭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秩序。 不懂得尊重自己父母的孩子,以及不会教孩子尊重自己的父母,都会对家庭的和谐造成致命的危险。 有时,孩子对父母的不尊重源于于父母相互间的不尊重。 曾经看过一个帖子,一个人分享他自己家里的故事。 他的父母当年的爱情是那种学霸和学渣间的故事。 因此可能是由于两人曾经的习惯,在家里,他的父亲总是爱当着他的面就对他的母亲进行各种嘲笑。 每当他的母亲因为偶尔的粗心忘记了什么事,父亲就会说母亲: “你是不是笨呀?” “就是因为你脑子这么笨,上学时成绩才不好。” “还好有我中和你的基因,不然孩子像你一样笨就完了。” 他的母亲偶尔被说得急了也会红着脸争辩。 可每次都只会引来父亲更详细的举例,一一列举出她曾犯的错,甚至会扯出母亲当年的成绩。 说得多了,连他都觉得母亲笨,心里有点瞧不上母亲。 有一次,老师要家长给孩子听写,他的母亲自告奋勇帮他,结果他却说:“我才不要,你笨死了。” 他的母亲当时眼中充满了震惊、愤怒,最后化成委屈,一下就红了眼眶。 她的母亲和父亲吵了一架,父亲知道原委后像母亲道了歉,并且严肃地教育了他。 后来,在父亲的刻意引导下,他发现母亲其实有很多的优点。 比如,她懂得很多菜的做法,了解生活中的很多实用的小技巧,知道如何辨别食材的好坏。 她在以后一直都很尊敬母亲,母子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当父母中的一方总是在孩子的面前贬低另一方,就会令孩子也产生相同的心理,从而造成孩子亲近父母中的一方而疏远另一方的情形。 孩子在年幼时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候,大多数孩子的第一个偶像都是自己的父母。 当孩子对父母轻视的心理产生,如果不及时更正,这种心理只会越来越顽固,变得难以更改。 还记得以前看过的一个新闻。 一位已经84岁且双目失明、行动不便的老太太,每天都坐在火车站乞讨,而送这位老太太来乞讨的人正是他的儿子。 他的儿子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四肢健全,身体健壮,却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他最稳定的工作就是每天早晨将母亲送到火车站乞讨,晚上八九点钟将母亲接走。 他所有的生活开支全都靠母亲乞讨所得,每当母亲在乞讨时,他就躲在旁边观望或者是干脆进棋牌室打牌。 他花着母亲乞来的钱吃吃喝喝,可他的母亲中午却还要别人施舍才能吃上饭。 当民警找到这名男子询问情况时,他面对民警理直气壮地说: “是她自己想去乞讨的,我没工作,我妈答应养我。” 习惯了父母的付出,孩子就会将父母的付出视作理所应当,并不在乎父母究竟因自己的索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的一切,并认为这都是他们父母愿意的,或者是这些都是他应得的。 他们不懂得没有谁天生就应该一味地去付出,因此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不尊重父母付出的孩子,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感恩,也不会明白什么叫知恩图报。 尊重父母,不仅因为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更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 一个人成人成才的第一步应当就是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否则,即使取得再高的成就,也会为人所不齿。 另外,尊重也是相互的。 当孩子在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的同时,父母也应该学着尊重自己的孩子。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与衍生品,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父母应当尊重理解并加以引导,而不是专制与包办。 只有当父母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才会更加尊重自己的父母。 其实,有时候好的父母也是通过孩子影响出来的。 当孩子尊重自己的父母,父母也容易在孩子的影响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视与反思,家庭就会越来越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