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的层次,总有一款适合你

 老王abcd 2019-03-16

今天想来写《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是基于从小到大的阅读经验中,始终存在的几个困惑:如何迅速了解一本书到底在讲什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一本书的脉络理清?如何能清晰不漏掉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读过的书讲给别人听?

从昨天到今天提笔前的这段时间,虽然读完了这本书,用检索的方法(为什么要检索,请阅读我的上一篇读书笔记《孩子熟练用这个方法学习,将受用一生》)仔细回忆了一遍,发现用一篇笔记来叙述会显得有些过于冗长。而且我也相信,你可能在很多时候与我一样,对阅读手机上的文字是没有太多耐心的。

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你能花三分钟读一读,如果你对阅读有和我一样的疑惑,或者,你是一位想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家长,就更需要了。

所以我尽量有简短易懂的文字来说说它的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如何阅读非小说类的书籍。关于读小说戏剧等文学类的作品,将在下一篇读书笔记里呈现。

1

《如何阅读一本书》由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著作完成,于1940年初出版,自问世以来,被翻译成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与意大利文广泛发行。

一本教人阅读的工具书,何以会被如此重视?

法国学者巴斯卡在三百年前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粗略翻阅记不住内容,就算记住某一点,可能也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花一月甚至数月来完整读完一本书的坏处也很明显,一是读了后面忘记前面,前后续接不上,再则有可能读到不太明白的地方转而去寻求答案,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再来续读时读者可能已经忘记了最初要读这本书的初衷。

霍布斯也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书,我就跟他一样愚蠢。”

据初略统计,中国每年大约有二十多万册的新书出版,还不包括国外的书籍。以读多少书来衡定一个人是否有知识是浅薄且无知的。许多在某个领域有特长的人,并不读很多种类的书,他只会精读相关的书籍。换句话说,他们的阅读在质而不在量。

我想,全世界热爱读书的人,都需要有这样的一本书,来告诉他们如何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讲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

这三个层次是基于读者对阅读书籍时对自我的要求而定的。对于高中以下的孩子,或者只是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家长,了解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后再挑选相关的书籍则可。

2

基础阅读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阅读前准备,包括视力听力智力认知以及语言能力,这里主要是针对幼儿园的小朋友,看他是否准备好学习阅读。

第二个阶段是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经过一年也就是一年级结束,孩子需要认字三至四百个。

第三个阶段则开始快速建立词汇,读写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大约是三年的时间。在中/国家长心里,三年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年级,主要是孩子从三年级开始,需要接触作文书写,有一些学校延后至三年级开始开设英文课。这就需要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如果没有经历前面的两个阶段,孩子到了八九岁时学习会比较吃力。

阅读直接影响孩子的词汇量、知识面和写作水平。温儒敏教授曾经发话:“未来将会让15%的学生再努力也做不完语文高考题!”这句话被大多数人解读为“高考语文试卷一是字数增多,需要有高效的阅读方法,二是知识涵盖面广更需要大量的阅读经历做支撑”是不无道理的。

最后是基础阅读的第四个阶段,上完八九年的孩子,这时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大致能懂文本内容,书写能力也尚可,但还不够老练,即使如此,大体也能称得上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了。

3

如果说基础阅读只是一个初入阅读世界里的读者需要具备基本的能力,那么检视阅读则能帮助读者提升阅读速度、大致理解作者的想法,并了解作者是如何借着架构来发现他的观点的。

读者拿到一本书,先看书名,页数,序言,索引和出版社介绍,挑与主题相关的篇单来看,或者连续读几页,这样有系统地粗读或略读后大约知道是这一本什么书。然后,从头到尾读一遍,略过不懂的词句。最后在脑海里构思或者在本子上记下来这本书主要是讲什么,又有着什么样的构架。特别是后一步,需要花点心思,掌握罗列与归纳及总结的方法。

就像会开车的人,一上车,系安全带踩刹车起动按钮看左右后视镜打左转转向灯按喇叭挂起步档一样,每一个动作都是下意识完成,完全没有经过大脑思索,似乎忘掉了它们每一步是怎么操作的。达到人车合一境界的前提,皆经由了之前大量的练习,每一个单一的行车动作背后其实都有无数次的演练直至形成下意识驾练才让过关。

检视阅读也应如此。包括你正在看的这篇读书笔记,在最后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练习一遍。检视阅读能快速提高阅读效率,又不会落下重点内容,对于上高中后的孩子特别有用,因为高中课业重,而阅读大量的课内外书籍又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如果一个高中生在九年级结束后有意识地练习检视阅读,他在阅读这一块将会把同龄孩子远远甩在后面。

4

最后一个层次是分析阅读。关于分析阅读作者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讲解,属于精读重点内容后再与作者对话——通过评论的方式的阅读技巧,让它真正成读者自己的东西。我将它们整理了下,大约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用一句话来概括所阅读的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找出作者的问题。

其次,在文中圈出关键词、能代表作者意图或主旨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最好举自己的经验来论述,找出作者的解答。

最后,像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不带个人情绪,尊重知识与作者观点,带着理论基础对书本作出评论。评论可以从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与分析不够完整这个角度展开。

当然,分析阅读更适合兴趣点在阅读写作一块的人,比如老师、编辑、写作者等。

结束

笔记写到这里就完成了。开篇提出的三个问题我已经找到了答案。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完整,强烈建议你读一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如何阅读文学类作品,我们下篇笔记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