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柑橘褐斑病爆发,别和炭疽病弄混了!【这样防治才有效】

 昆仑圃 2019-03-16

春季多雨升温,柑橘病害多发,有一种病害和炭疽病症状很相似,很多人将其认错,用药不当,效果不好。所以在春季就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认识和预防。

本次讲讲褐斑病的发病症状、感染原因和防治措施。

01
柑橘褐斑病分布&症状

柑橘褐斑病分布情况主要感染品种为贡柑、爱媛38、砂糖橘少量柚类品种,脐橙不易感染该病主要发病时间为春梢期,秋梢期。而且不论弱树还是壮树,病菌均染病。

病菌感染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散生圆形褐色小点,病斑主要沿着叶脉扩散。

病情加重:病斑逐渐扩大,穿透叶片两面,病斑外围有明显的黄色晕环,边缘稍有隆起,深褐色,缘内侧黄褐色至灰褐色或褐色,或有霉点,梢凹陷,无火山裂口。枝条上的病斑呈凹陷状,外围黄晕较淡或无黄晕,中央深褐色。果面的病斑由于扩大可多个相连,褐色,外围淡褐色,

(柑橘发病前期)

发病后期病斑表稍带皱缩,凹陷,木栓化,但无火山裂口。果实不易脱落,但是商品性极低。

叶脉褐变是褐斑病叶典型特征

02
褐斑病发病原因
  1. 褐斑病有高湿度情况下发生快而重的特点,病害的传播和严重性和叶片的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降雨后湿度下降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大多数侵染发生在雨后。

  2. 春、秋梢发病重在温度20-29度之间,叶片表面8小时左右的潮湿,病菌即可侵染树体。温度相对较低时期,春秋梢发病较重,夏梢发病相对较轻。

  3. 柑橘褐斑病病状和炭疽相似,但是发病的病原病理大不一样

(褐斑病炭疽病对比)

03
褐斑病防治措施

褐斑病发病前的话,可以选择保护性杀菌剂,例如代锰等,发病期可以选择內吸治疗性药剂,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建议合理配合使用其中以春梢1-3cm时和落花期,这2次防治最为关键,秋梢期根据发病情况再喷药1~2次。

保护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宜在雨前喷施,每类保护性药物每年使用不宜超过4次且最好能交替使用。

  1.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杀菌剂:丙森锌、代森锰锌、代森联、福美双等,当病发后才使用本类杀菌剂无效。此类药物首选丙森锌。

  2.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氟腚胺,在多雨季节时效果比较有保证。由于药物价格比较贵,建议用在螨类发作期使用以求兼治害螨。

  3. 取代苯类广谱性杀真菌:百菌清,这是个比较安全的保护性药物,有沙皮病、炭疽病的果园选用这个药物需谨慎或者将其复配使用。

药剂使用注意事项

  1. 一定要在雨前使用药剂防治,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每类保护性药物每年使用不宜超过4次且最好能交替使用。

  2. 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合理配合使用,杀菌剂保护期过去后应该及时补药,在天气不确定的情况下要抢晴穿插打药。

  3. 注意使用有效的内吸传导性的治疗药物,尤其是发病后,如三唑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杀菌剂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