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灸少阴(太溪复溜),腹部淤血(小便利抵挡汤、不利桃核承气汤),少阴强发汗眼鼻出血,少阴多死症(阳出烦躁),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主力方,去中焦寒湿),大黄附子细辛汤(寒实不大便),大承气汤(热实),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初病),黄连阿胶汤(少阴心肾不交失眠,脉沉细手脚冰口渴溏泄失眠),附子汤(少阴身痛),真武汤(下焦寒水晕眩),桃花汤(大肠炎血便混合,属少阴)。” 01 — 条辨三〇六: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阳七壮。 厥阴证时,病人又吐又下利,手脚冰冷,是死症。因为药、食物人体都不受纳了,进去就吐,里面阴实太盛。 手脚不逆,发热,代表胃气还在,不会死。 灸少阴:太溪、复溜穴(足太阴肾经),行少阴经的阳气。 02 — 条辨三〇七: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若热在膀胱,必便脓血。 临床上,肾结石、膀胱结石时会出现热症,西医的肾多发性囊肿也是。 热在膀胱,会小便带血。腹部淤血,小便利:抵挡汤;小便不利:桃核承气汤;可把血块打出来。 03 — 条辨三〇八: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有点晕,睡眠睡不够,有点昏迷,不会有汗,脉沉细。若强发汗,会动到血,可能从口鼻出血,或从眼睛旁出血。 里面阴寒很盛,不可发汗,利尿较好。因为寒湿在中间,利尿出来路线最短,从肾脏排出;若发汗,从中焦到上焦、心肺、皮肤,路径很长。 04 — 条辨三〇九:少阴病,恶寒,身倦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条辨三一〇:少阴病,吐、利、燥烦,四逆者,死。 危险症状,手足不单单冷,而且肿,身倦而下利。 肾脏或心脏问题,治后下利变不下利,手脚冷变不冷,晚上睡得好,为阳回头。 阴盛则阳退,快死之前,少阴证有吐、利、烦躁,手足躁动,为阳要离开身体。 05 — 条辨三一一: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尿毒症、肾脏病,最明显的症状是:眩晕、呕吐、东西吃下去就吐。西医认为,尿毒顺着血液进入心脏,洗肾可活命。若找不到好的中医,洗肾也是一条活路,可维持不死。 正常人,肾水蒸馏入脑滋润脑部,肾衰则脑无营养而头昏。 太阴脾病,病进入少阴心肾,心和脾有问题,影响造血,贫血。 治疗后小肠温度恢复,肾水蒸化入脑,则昏眩止。 06 — 条辨三一二: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死。 四逆:手足冰冷,手指到肘,脚趾到膝,手脚抖。 阴阳相隔,阳往外走,里寒湿盛,尚未入厥阴,心肾衰竭而死。 07 — 条辨三一三: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息高者:呼吸很短,吸一点就吐出来。因为肺已衰竭,肺没有办法完全张开。水已经满到很高的位置,横膈膜无法下降。 少阴证,很多是死症,50%的几率会死。 08 — 条辨三一四:少阴病,脉微细而沉,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脉细代表寒,沉代表里。 少阴证,按理无汗,现自己流汗(不动的情况下),代表阳往外走,阴很盛在里。 少阴证兼下利,烦躁不得卧。当阳药绝的时候,都会但坐不得卧,会烦躁。 09 — 条辨三一五: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 大黄2、细辛2、炮附子3。 麻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
10 — 条辨三一六: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其汗。 本来少阴证不能发汗,但初病,刚到少阴,里寒还没有结很实,可稍微发一点汗。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改为炙甘草即为此方。 11 — 条辨三一七: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虚烦不得眠的主力处方,用于失眠。心肾功能不好,中间少阴寒湿很盛,心肾不交。 黄连4钱,黄芩1钱,芍药2钱,鸡子黄2个,二桥2钱。
失眠的原因:
黄连:苦味入心,对心脏滋补。 蛋黄:取其永远悬在空中的药性,把心中的一滴血补回去。 临床上,脉沉细,手脚冰凉,口渴,大便溏泄(一天三四次),失眠,即为少阴证,黄连阿胶汤一剂中病。 12 — 条辨三一八: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身体痛,骨节痛,脉浮紧,为太阳伤寒,麻黄汤证(寒在表)。脉沉细,则寒湿在里,附子汤证。 炮附子6钱,茯苓3钱,人参2钱,白术4钱,芍药3钱,用于去寒湿,从小便中排出。
真武汤:上方附子汤中人参换为生姜、茯苓加重。用于太阳有寒水,停在下焦,头重脚轻、昏眩。真武为一神,专管世上的水。 13 — 条辨三二〇: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节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半斤,煮米令熟,去滓,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温服七合,日三服,若愈,余勿服。 下利便脓血,即大便血便混合,大肠炎,用桃花汤(因红色得名)。 下利不止危险,不止且带血更不好。 赤石脂5钱,2.5钱煮,2.5钱磨细生用。干姜1钱(温中)。粳米(糯米)一汤匙即可(多了会煮成干饭,取稀汤用于润肠)。6碗水煮2碗,2.5钱赤石脂末放入两碗,两次服完。 赤石脂为主力,涩剂,止利。 大肠炎为少阴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