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禹余粮火煅醋淬 紫石英 赤石脂 丁头代赭石如禹余粮炮制,各四两(各120g) 乳香别研 五灵脂研 没药研,各二两(各60g) 朱砂水飞,一两(30g) 【用法】 八味共为末,以糯米煮糊为丸,如小鸡头大(15g),晒干出光,每一粒,空心温酒下;妇人醋汤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药理作用】 具有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呈双向调节、对血小板聚集双向调节、抗菌、抗炎、镇痛等作用。 【中医证】 瘀血出血证。吐血,衄血,斑疹,或月经过多,或崩漏,血色紫红或暗黑,或夹血块,或脘腹疼痛拒按,或瘀血得下痛减,舌质紫或暗,脉沉涩。 【西医病】 功能性子宫出血症、宫颈糜烂、附件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瘀血出血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瘀血阻脉,血不得归经所致。瘀血内生,阻滞脉络,血不得归经而溢于脉外,则吐血,衄血,或月经过多,或崩漏,或血色紫红,或夹血块;瘀血郁结皮肤,则出现斑疹;瘀血阻塞不通,经气不利,则脘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或暗,脉沉涩,皆为瘀血阻结之征。治当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方中五灵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使瘀血得去,新血归经,则血自止。血溢脉外,以禹余粮、赤石脂、紫石英、代赭石收敛止血,温暖胞宫,固经止崩。朱砂清热化瘀止血。糯米益气,以使气能摄血。诸药配伍,以奏活血止血,化瘀止痛之效。 配伍特点:少用活血药配重用收敛止血药,化瘀止血而不动血;活血药、止血药配益气药,气能行血,气能固血。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瘀血出血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出血,血色暗或夹血块,舌质紫,脉沉涩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腹痛明显者,加桂枝、当归,以通经活血止痛;若出血较多者,加蒲黄、茜草,以化瘀止血;若阳虚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止血等。 3.注意事项:气血虚弱者慎用本方。 【附方】 桃红黄茜汤(《杂病辨治心法》) 桃仁(12g),红花(12g),生地黄(15g),赤芍(12g),当归(15g),川芎(6g),茜草(12g),炒蒲黄(10g),棕榈(15g)。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汤剂水煎服;散剂研为细粉状,每次10g,分两次服用。功用:活血化瘀止血。主治:瘀阻出血证。吐血,鼻衄,龈衄,色暗红夹血块,或疼痛,或皮肤紫斑,舌质略暗,苔薄,脉沉或涩。 震灵丹与桃红黄茜汤均能治疗瘀血出血证,震灵丹中既用重镇止血药如禹余粮、紫石英、赤石脂、丁头代赭石,又选用活血化瘀药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功用比较峻猛;而桃红黄茜汤中既用固涩化瘀止血药如棕榈、炒蒲黄、茜草等,又用活血补血行气药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功用较震灵丹缓和。 【方论选录】 许济群等:“方中赤石脂、禹余粮、紫石英、赭石均经煅过,更增温涩之性,有暖宫固下,养血止崩之功;乳香、没药、五灵脂皆辛温之品,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糯米粉补肺健脾,益气温中。诸药配合,既可固下元之虚冷,又可化内留之瘀血,血止瘀去,故崩漏自愈。” 【方歌】 震灵丹中禹余粮,紫石赤石与赭石, 乳香没药五灵脂,朱砂相和止血宜。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