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君子汤

 学中医书馆 2019-03-16

【组成】  人参去芦  白术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各10g

【用法】  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益气健脾。

【药理作用】  具有保护胃黏膜、抗心肌缺血、抗肝损伤、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中医证】  脾胃气虚证(脏腑气虚证)。面色萎黄,语言低微,四肢无力,神疲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西医病】  慢性肠胃炎及溃疡、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脑痿缩、月经不调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脾胃气虚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胃虚弱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虚既不能和调于内,又不能温养于外,则面色萎黄,语言低微,四肢无力,神疲倦怠;胃虚不纳,则食少;脾虚不运,则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脾胃虚弱而不得温养之征。治当益气健脾。

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益脾胃,生化气血,为君药。脾气虚弱,以白术益气健脾,助人参补益中气,人参偏于补益脾胃,白术偏于建立脾胃,一补一建,生化气血,为臣药。脾虚湿生,以茯苓渗湿,助人参、白术建脾益气,为佐药。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互为用,以奏益气健脾和胃之效用。

配伍特点:人参配白术,益气健脾,标本同治;人参配茯苓,补中有泻,利中能补。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或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脾胃气虚明显者,加山药、扁豆,以益气健脾;若肺气虚者,加五味子、罂粟壳,以收敛益气;若心气虚明显者,加大枣、山药,以补益心气;若肾气虚者,加巴戟天、淫阳藿,以温补肾气等。

3.注意事项:脾胃湿热者慎用本方。

【附方】 

1.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去芦 白术 茯苓去皮 甘草陈皮各等分(各10g。上药为细来,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大枣两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量多少与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主治:脾虚夹滞证。食欲不振,或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舌淡苔薄,脉弱。

2.六君子汤(《妇人大全良方》)人参去芦 白术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三钱(各10g陈皮 半夏各一钱(各3g上为细末,作一服,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止呕。主治:脾胃虚夹痰湿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

3.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人参一钱(3g白术二钱(6g茯苓二钱(6g甘草七分(2g陈皮八分(2.4g半夏一钱(3g木香七分(2g砂仁八分(2.4g上加生姜二钱(6g 水煎服。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脾虚夹痰证。纳呆,嗳气,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泄泻,舌淡,苔腻,脉虚弱。

4.保元汤(《博爱心鉴》)黄芪(18g) 人参(10g) 肉桂(8g) 甘草(5g) 水煎服,加生姜一片,温服。功用:补气温阳。主治:元气虚损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小儿痘疮,阳虚顶陷,血虚浆清,不能发起灌浆,舌淡苔薄,脉弱。

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与保元汤均能治疗气虚证,四君子汤是治疗气虚证的基础方,异功散又用陈皮,兼以理气和胃;六君子汤又用陈皮、半夏,兼以理气燥湿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又用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兼以行气化滞,燥湿降逆;而保元汤组成中用黄芪、人参、肉桂、甘草,功用重在益气散寒,所治虚寒证以气虚为主。

【方论选录】  

吴崑:“是方也,人参甘温质润,能补五脏之元气;白术甘温健脾,能补五脏之母气;茯苓甘温而洁,能致五脏之清气;甘草甘温而平,能调五脏愆和之气。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医方考》)

汪昂:“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君子也。”(《医方集解》)

【方歌】 

四君子汤人参术,茯苓甘草量相同,

若加陈皮为异功,再加半夏为六君。

更有香砂六君子,随证加减最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