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政权偏安南方,而北方金政权统治地区,则有王喆首创全真教派。王喆在金正隆四年(1159年,即南宋绍兴二十九年)遇奇人(传为吕洞宾)传授口诀,从而得道,因此丹法仍出自钟吕一系。 他有七大弟子,即马钰和孙不二夫妇以及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他们各自建立教派,人称“北七真”。 全真教持“三教归一”主张最力,与南宗一样,将禅学与内丹融为一体,提倡清修,放弃家庭生活,出家乞食。全真教在北方新道教各派中,文化素养最高,留下著述最多:尤其是丘处机开创的全真教龙门派,发展成为新道教中影响最广的有生力量。 13世纪时,丘处机的再传弟子秦志安编辑《金莲正宗记》,将传承系统定为“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喆”,是为“北五祖”。 同时,因南五祖师承关系是“王玄甫一钟离权一吕洞宾一刘海蟾—张伯端”,前四代与北宗完全一样,从而有了南北合流的基础。到了元代,就完成了南北二宗的融合,而以龙门派为其代表。 龙门派丹功以丘处机《大丹直指》为圭桌,功法要领是回复先天,并分阶段实施。整个功夫分为九节,前三节主要是命功,后六节主要是性功;体现了佛道合流。这些功法,在南宗丹经中,也大体如此。 元代道教主流派系,实际上只有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正一派是西蜀天师正一派的天师张道陵的子嗣从蜀中青城山迁到江西龙虎山的,以符策科仪为主,被视为正一教的祖庭。 全真教南北遍布,以内丹清修为主,后分为东西两派。 东派为16世纪明晚期的陆西星(1520-1606,号潜虚)所创,自称得吕洞宾亲传,著有总集《方壶外史》。 19世纪中开创西派的李西月(1806-1856),原名元植,号涵虚(一号团阳),四川乐山人,拜峨眉山孙教露一派的郑朴山为师,创立“西派”,他的著作有《太上十三经注解》、《三车秘旨》和《九层炼心》,《后天串述》两篇短文龙门派传承系统比较清楚,元代中期传至西蜀。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