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枪常见的木杆中有玄机暗藏?

 吕剑藏书 2019-03-16

自古以来战场上最常见的冷兵器就是长枪,枪矛类兵器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使用枪矛也许是人类的本能,早在原始人阶段,古人类就会制作石矛来进行狩猎。从青铜兵器为主的商、周,到火器与铁制兵器并行的明、清,长枪一直是中国战场上的主角,有着“百兵之王”的名号,可以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武器之一。

明代程宗猷说:“枪乃艺中之王,以其各器难敌也。” “如对短器,持枪一戳,即入彼身。”清朝的吴殳也说:“语云:‘枪为诸艺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枪由一杆、一头组成,构造较长,攻击距离远,直出直入,攻防变化快,招式灵活,杀伤力大。持枪对敌时,长枪有着攻击距离上的优势和良好的破甲能力,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以其各器难敌”、“以诸器遇枪立败”的说法会出现了。在长枪的强势下,其它武器也只有俯首称臣,将枪尊为统领百兵的“王”。

长枪常见的木杆中有玄机暗藏?

▲三国中的猛将赵云就是长枪非常好的一个代言人。

枪矛一向并列,与矛相比,枪则比较灵活,古人云“刀如猛虎,枪似游龙”,长枪以出色的灵活性以及变幻莫测的技法闻名于世,是武术大家的最爱,很多的武术门派中都有长枪的枪法套路。比如内家拳就尤其注重长枪技法的练习,所有内家拳都有长枪的练法,并且以长枪的枪法练习为根本。老舍在《断魂枪》中提到“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可见想要将枪法练得精湛,就必须打好基本功,付出长久的时间才有可能成功。

长枪常见的木杆中有玄机暗藏?

▲《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他爹就是用唐家霸王枪和夺命书生的书生夺命剑对决。

一把枪是由枪头和枪杆组成,至于为何枪较矛轻便灵活,主要就是在于枪杆材料的差异,枪的枪杆多为白蜡杆等柔韧性好的材料制成,而矛的矛身多为枣木等结实沉重的硬木制成。而不管是枪还是矛,其用于攻击的头部都是采用金属制作,保证了枪矛的杀伤能力。最早的枪矛类武器固定头部是用绳索捆绑的,例如”戈“,但这种方法效用甚微,为此整个商代,商人都在想办法解决戈头掉落的问题。后期枪矛盛行后,出现将头部的尾段作成筒状套在木杆上,横向打入销钉的固定方法,这种方法很好的防止了枪头在格斗中掉落,但问题依旧存在,成了长枪致命的缺陷,在近身格斗中一旦失去枪头,长枪的威力便十不存五。

长枪常见的木杆中有玄机暗藏?

▲古代长枪的枪杆都以木制居多

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他爹唐天豪用祖传的唐家霸王枪大战夺命书生,怎奈夺命书生破解了唐天豪的绝学“霸王回马枪”,并一剑重创唐天豪,使其最后郁郁而终,而夺命书生破解“霸王回马枪”的方法竟是将唐天豪长枪的枪头部分折断。虽然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片,但明朝霸王枪枪杆是木头做的这一点还是很符合历史的,历史上,军制长枪的枪杆一般都是木制,那为什么不用更加坚固的铁来制作枪杆呢?这样枪头和枪杆一体化的话,枪头掉落的缺陷不就解决了吗?其实在枪杆材料的选择上,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

长枪常见的木杆中有玄机暗藏?

▲长枪一般都配有红缨,红缨枪由此得名

明代程冲斗的《长枪法选》中有提及:“其木色有稠木、有檀木、有检栗木,皆大木取小劈刨而成,多不坚牢易断。必选生成者为上,有檕条木,有牛筋木,有茶条木,有米枯木,有拓条木,有白蜡条木。各处土产不同,各名其异。惟取坚实体直,无大枒枝节疤者为上。”

实际上良好的木材并不容易折断,在古代,一根上好的枪杆甚至要长十年,而且还要上好几遍油防腐防虫,增加韧性,再好点的还会上漆,这样木材几乎不会腐坏,是制作枪杆的最好材料。有韧性有硬度的木材相比铁来说一是便宜,古代冶铁技术有限,纯铁枪造价太贵,难以配置全军。二是纯铁枪重量惊人,失去了”以轻便为妙“的枪术宗旨,按明清时期的长枪形制制作纯铁枪的话,至少得有几十斤重,也就只有像王彦章这般的猛将才能做到”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现在力学传导的角度上看,在铁的缓冲作用下,产生对抗、凿击、碰撞时,铁杆会产生幅度很大的震动,这种震动是会给人造成伤害的,轻则手麻,重则震裂虎口,再重者甚至会震伤肺腑,无异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木杆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长枪常见的木杆中有玄机暗藏?

▲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是矛的替代产物。

综上所述,用木头做枪杆,不论是从时代背景上看,还是在造价和实用性上分析都十分合适。最后一点里说的力学传导虽然是现代名词,但古代制作兵器的工匠肯定知道这一原理,只不过表述可能有所不同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