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音乐节因“禁止男性参与”引发争议

 阿里山图书馆 2019-03-16

不久前,瑞典哥德堡举办了世界第一场专为女性、非二元性别认同者、跨性别者举办的音乐节。该音乐节名为“宣言音乐节”(Statement Festival),旨在对瑞典近年高发的性暴力犯罪提出抗议,并为所有音乐节的参与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安保环境。然而,该声明中的一则“禁止男性参与”(Man-free)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瑞典反歧视监察机构认为该音乐节存在对“男性”群体的歧视,违反了当地相关的法律。可音乐节的组织者认为,当下的社会环境不能为女性和非传统性别群体提供一个安保系统完善的音乐节,法律法规也无法遏制性暴力犯罪的频繁发生,举办女性专属音乐会的目的不是为了排斥某一性别群体,而是为了保证所有人都能拥有自由平等的娱乐环境。


歧视是“假”,暴力是“真”?
谈到哥德堡宣言音乐节的成立,不得不提及有着瑞典最大音乐节之称的布尔瓦拉音乐节。在2017年布尔瓦拉音乐节举办期间,竟然有4起强奸案和23次性骚扰记录,如此之高的犯罪率直接导致该音乐节在2018年停办。而宣言音乐节的举办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2018年8月,在一场成功的众筹活动后,仅在宣言音乐节开幕式上就募集到高达53.3万瑞典克朗的筹款(约合人民币40.1万元)。瑞典反歧视组织特派员在2018年7月对该音乐节展开了调查,在音乐节现场实地考察后发现所谓“禁止男性”的规定并没有被执行,入场游客也没有因性别之分而遭受区别对待,但反歧视组织方仍坚持认定该音乐节存在“性别歧视”行为。一时间舆论哗然,宣言音乐节的组织者、喜剧演员艾玛·克尼卡利(Emma Knyckare)对此回应称:“宣言音乐节是令5千名女性、非传统性别认同者和跨性别者改变人生的节日,使一部分‘直男’失去加入我们庆典的机会,对此我深表遗憾。”瑞典反歧视组织之所以做出“判定音乐节性质为侵犯性别歧视法”的裁决,是因为在音乐节活动之前主办方发布的声明中出现了“劝阻了某个群体不参加活动”的字眼。此举违反了禁止性别歧视的法律,但由于没有证据表明有个体因“歧视”而受到事实侵害,因此不会做出任何处罚措施。

呼吁治理性犯罪问题
宣言音乐节在结束为期两天的活动后落下帷幕,为参加活动的所有女性、非二元性别认同者、跨性别者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前欧洲歌唱比赛冠军洛琳和弗里达·海沃宁等人的演出成为音乐节的点睛之笔,所有表演者中仅有一名男性成员被要求留在一个绰号为“manpen”的后台封锁区域。该音乐节网站声明中这样写道:“宣言音乐节是世界上第一个没有男性的音乐节,旨在表达对当今社会中所有性犯罪的抗议。我们只是希望女性、非二元性别认同者和跨性别者,在参加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音乐节的同时也能确保人身安全。”此前布尔瓦拉音乐节过高的性犯罪率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可舆论关注的焦点却是移民问题和酗酒犯罪问题,而忽略了性暴力犯罪者97%是男性这一事实。组织者克尼卡利称:“在音乐节上确保每个人的安全听起来毋庸置疑。但年复一年屡次出现截然相反的状况致使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在宣言音乐节上,我们保证所有人的安全,无论你是在台下观看演出还是正在排队中。此次音乐节的成功表明,反歧视组织的裁决并没有改变我们满足人们需求这一事实。对于质疑我们无可奉告,因为我们正忙于改变世界!”


为弱势群体发声
在宣言音乐节的官方声明中,出现了“非二元性别认同者”(Non-binary)、“跨性别者”(Transgender)等专有名词,采用这样生僻的字眼来面向公众发声实则是为了将非传统异性恋社群(LGBT)推向大众视野,以便人们对他们拥有更多的了解。被他们拒绝入场的“顺性男”群体(Cis man),实际上指的是自我性别认定和出生时的生物性别相同的男性,即我们平时所称的“直男”。“宣言音乐节”的名称也非空穴来风,这个特殊的名字背负着音乐节组织者的五点期望,其中包括:确保“非顺性男”的安全;推广属于“非顺性男”群体的艺术家;强调“非顺性男”群体在社会各阶层的工作文化;呼吁建立使“非顺性男”群体免于受到性侵害的社会规范;最后一点,也是该音乐节的最终目标,在“顺性男”群体学会注意自己言行的前提下,邀请他们共同参与音乐节庆典,让所有人在平等和睦的气氛中共同享受艺术的滋养。组织者克尼卡利最初在社交网站上提出了举办该音乐节活动的创意,她写道:“在所有男人学会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之前,你认为举办这样一个让人敬畏的节日是否可行呢?”在得到积极回应后,她在2017年启动了众筹活动,为音乐节项目募集了约4.5万英镑的资金。

司法的人性化和公正化
从瑞典反歧视组织的角度来看,该音乐节活动声明中多次出现的“反对顺性男群体”等字眼,的确触犯到瑞典的反性别歧视条例。虽然没有构成事实犯罪,在音乐节现场也没有出现因歧视引起的暴力冲突,但站在司法的公正性考虑,其言论在瑞典当地已经构成了性别歧视罪。瑞典反歧视组织的新闻发言人伦斯泰兹表示:“政府必须指出什么是侵权行为。他们在音乐节前发表的言论涉嫌违规,然而,我们无法证明具体哪个人在活动过程中受到了歧视,或者有人被拒绝入场,因此不构成处罚条件。”对于音乐节性犯罪高发问题,他又强调说:“在音乐节期间性暴力频发的确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政府也一直在试图解决。然而,这不应该成为性别歧视这种违法行为发生的理由。”

但2017年音乐节性犯罪高发问题并非没有先兆,早在2016年就有报道称,瑞典警方掩盖了移民男子在音乐节上的性暴力行为。斯德哥尔摩委员会和音乐节主办方早在两年前就察觉了这种高发的性犯罪现象,但由于没有及时向公众披露,甚至声称将丑闻公之于众是“不负责任的”,导致许多人无辜受害,最后政府迫不得已叫停音乐节来遏制犯罪率的上升。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性暴力问题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群体对于性别的认知存在偏颇所导致的畸形社会现象,只有增强社会对于女性尊重及非传统异性恋社群的包容度,性暴力冲突才能有所缓解。宣言音乐节所关注的焦点正是社会对于性别的认知度,旗帜鲜明地指向高发的性犯罪率,虽然做法有失偏颇,可其初衷也是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使得弱势群体能够自由平等地享受同等地尊重和幸福感,而瑞典当局的做法也体现了司法公正化和人性化的完美平衡。

宣言音乐节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和谐美好的未来,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歧视和暴力,共同在充满爱与和平的阳光下欣赏音乐。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距离现实究竟有多远,离不开社会治安的改善、司法体系的支撑,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扭转。最重要的是,让音乐滋养心灵,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藏于心。

                                 
编译 | 谷宇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