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木香草堂 2019-03-16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回到胡桥镇已经是华灯初上时分。镇子不大,是一个三叉路口交汇处,总共只有一家小旅店。小旅店内有个小院,院子周围三五间朴素的客房。住宿收费每人二十元。我带了出行必备的便携洗脚盆,问老板要了一壶开水,坐在床沿便和望想二人泡脚。由于道路的极其泥泞,二人的裤脚和鞋子均是落拓的不成样子了。很喜欢这种朴素的院子,朴素的旅店,朴素的房间,这是属于真正用来落脚的地方,这能够让我们的旅行变得更加可持续。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胡桥镇上唯一一家旅店

晚上闲扯了会中国文化遗产之后入睡,次日在早餐店顺便问起老板娘石狮子的方位,老板娘居然真的知道,并且作了简单的指点,说出门沿着往北的公里走出去不远张庄村小路一拐就是。本来第一天的寻找给了我们过多的艰难,我们几乎已经放弃了能够一次性找全丹阳11处王陵石刻的想法了,老板娘的轻描淡写重新燃起了我们的希望。

出门上车,没多远就到了老板娘提到的“上坡”,这个坡可真够平缓的,不留心就过了。右侧有一条小路,进入约200米,在一大片葱绿色的麦田中,一对体态矫健的石兽昂然在列。

这便是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两兽为麒麟、天禄。

其时晨光初放,大片的麦田中隐约涌起氤氲的雾霭,望想推着车子往石兽行进,在这条宽阔的田间路上,在这片茂盛的麦田间,在这片淡淡的雾霭里,那种寻访古迹的感觉如此直接而强烈。我用相机按下快门,如果给这篇文章配图,那么题头照一定就是它了。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在后来遍访丹阳、栖霞、江宁、句容四地南朝陵墓石刻之后,总体的感觉是丹阳的陵墓石刻所在更加原始,更加不为人所重视,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立在麦田中、荒地中、密林中、水塘边。除了那块88年的全国重点文保碑,见不到任何现代的痕迹。一方面这为个人的寻访增加了难度,一方面也增添了寻访的感觉,强化了历史的气场,当你千呼万唤与它相遇,在田间地头的夜色里,雾霭中,那种瞬间穿越的感觉实在是很奇妙。

而南京地区的石刻就完全不一样。一方面南京的城市建设力度要大得多,许多原本在郊区的石刻随着城市的扩展都被包围在了建设区内。另一方面,南京那边的保护意识相当要高一些,有的石刻已经增加了相应保护措施。比如萧秀墓的雨棚,比如侯村失名墓的全封闭玻璃亭,比如萧谵墓石碑的新建碑亭,比如新辟出来的陈武帝万安陵石刻街心公园等。

所以这些石刻相当要好找些,但是那种属于文物本身的古老的气息就在这后人的保护中消失了。所以,我们对丹阳陵墓石刻的记忆要比南京的栖霞和江宁二地深刻的多。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再访图片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永安陵乃齐高帝萧道成之父, 当萧道成夺得帝位后, 故向上追封其父为帝, 死后葬永安陵。永安陵现存石兽一对, 其一头残, 下落不明, 不知所踪。《南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帝上》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小讳斗将,汉相国萧何二十四世孙也。皇考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初为建威府参军。义熙中,蜀贼谯纵初平,皇考迁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善于绥抚。元嘉初,徙为武烈将军、济南太守。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乙旃眷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明年,征南大将军檀道济于寿张转战班师,滑台陷没,兖州刺史竺灵秀抵罪。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迁辅国镇北中兵参军、员外郎。

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梁土民思之,於峨公山立庙祭祀。升明二年,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这是东侧石兽,保存完好,工艺精美,体态雄健而不失柔美,乃南朝石刻遗存中的上乘之作。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与自行车对比可看出体型大小)

在永安陵停留许久之后,动身寻找下一处石刻,水经山村失名墓。又有说是水经山村郁林王萧昭业墓。沿着田间小路向北走,穿过正在盛开的油菜花丛,绕过池塘,树林,正值仲春,一路乡间景色颇美。我们望见北面有附近唯一能望见的一座山丘,高不足百米。凭方向判断,应该就是水经山无疑了。往山的方向前行,上了一条较为宽阔的沙石路,路边成片的水杉林长势正盛。路遇一年轻村妇,问起石狮子的方位,这下问对人了,少妇说在水经山村子东边的大路边上就有石狮子,不过从这条沙石路是走不通的,让我们走西边的那条胡桥镇出来的大马路从水经山的西北侧绕过去。方便即可看到。

依言而行。由大马路轻松绕着水经山外围走,路边停下来看了看白龙泉,水已浑浊不堪。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在一处大路的十字路口倚着水经山右拐南行。不多远可见右手边山脚有个村子应该就是水经山村。再往前数十米,建埤路的东侧,两座小巧的石避邪悄然立在路边的油菜花丛中。由于路基高出边上的油菜花田甚多,再加之菜花繁密,若不是我恰好贴着路边走,真要担心擦肩而过了。水经山失名墓石刻,石狮子一对,形象健壮,充满活力。此陵有齐前废帝林王萧昭业墓之说。国保碑藏在金色的菜花丛中,我们钻进菜花丛中拍照留念,饶有趣味。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水经山失名墓石刻(北侧石首)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水经山失名墓石刻(南侧石首)。此处石刻位于大马路边,很易见到。只是我们去的时候油菜花盛开,差点就给遮蔽过去了。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数年后再访图片,已经不种油菜了。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沿着大路继续往南,前方可以看到一处山口。在不到山口的地方,路的西侧很轻松地找到。烂石弄失名墓石刻,避邪一对,形似狮子。此处石兽是丹阳境内最小的一处,并且面部残缺,作蹲踞状,此种形态在南朝石刻中仅见。南面飞一只已经破坏的只剩下了半条残腿。此墓有齐后废帝海林王萧昭文墓之说。

前行过山口,在一处“埃菲尔”的大广告牌下,我们发现了昨天经过的那条极其泥泞的路。其实金王陈村的那处石刻离这个路口很近,早知道这样,我们一定是走这处可以一直通到孟河的大路绕过来,连累自行车缩短了1年的寿命。

再往前,过加油站,便见到了昨天那条前往湖桥的岔路仙塘路。这一来,整个路线在我们心里便有了大体的概念了。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烂石弄失名墓石首,是丹阳十一处南朝石首中最小的一只,且艺术价值在丹阳南朝石兽中也居末席。从石兽形制来看,此墓可能是位英年早逝的皇族青少年成员。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数年之内,环境已有较大变化。这就是访古时不我待的原因所在。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烂石弄南侧石兽残迹

沿着这条大路继续往前,不远处左手侧有条路名曰“皇业路”。停车问路,因为接下来要找的这处石刻是四陵凑在一起的,所以也是当地人基本都知道的一处。当地人说沿着这条皇业路一直往南就是。往南骑去,从一条高速公路的高架下面穿过,从一处村子里面穿过,经过一片盛开的油菜花田,一路往南,大概三公里,目光向田野间搜寻,两件雄壮的石兽收入眼中。

此时发现车胎不知何时破了,下车推行,在通往石兽的小路的对面正好是一个大村子。问了乡亲,言道村中有补胎的,而且还不止一家。真是巧啊。让望想推车进去修补,我便先行前往石兽脚下,放下背包,开始做我们的午餐。

由于带了气炉气罐餐具等一应物品,这次出行的食品带的也比较丰盛。午餐现煮方便面加番茄鸡蛋汤。

等到锅里面呼呼往外冒着热气的时候,望想也随着午餐的香味过来了。车已修好,饭已煮好。端着饭盒边吃边看身边的两处石刻,梁简文帝萧纲陵石刻与梁武帝修陵石刻。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南朝石兽前的午餐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如今的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天禄只剩下了前半个身子,不过威武的风采丝毫不减。天禄体形硕大,身高 3.16米,举颈昂首,左前足5爪上张。脚下遍地的野花,灿如繁星。在这片野花外,是一处枯败了的河道。河道内尚有些许水流,芦苇丛生,河道笔直地往东边延伸,路过刚才修车的村子,在一片农田中伸向远方。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条河道有明显的人工修浚的痕迹。漫长的岁月使得河道萎缩退化了不少,但是因为是在田间地头,没有受到城市大拆大建的干扰,其当年的原始形态还是能够得见一斑。可以毫无疑问的判断,这是一条当年为了修建这片陵区而专门开挖或者利用原有水道加以修整的人工河道,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运输修建陵墓所必须的一些大型石材木料之类。如果料想不错的话,这条河道东边的终点应该是陵口镇的萧梁河。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半截身子于田野花丛中,好有味道,在南京境内的南朝石刻是找不到这种感觉的,荒凉,沧桑。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未经当代刻意保护修复野蛮开发的石兽们,历经千年时光,气场强大,史感盎然。其实古迹是很怕很怕修复的,比如,太多了,比如八达岭长城吧,你还能体会到一点点历史的沧桑的美感吗,亲?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虽剩半截,但依然可以看出其当年的威武雄风来。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庄陵面前的古河道遗存。这段河道别看不起眼,却是实实在在的南朝半天然半人工河道遗存,这截河道通往此处也就到了终点了。从位置上看,此河道运送修建陵墓石材的功用毋庸置疑。因为梁武帝的修陵也近在咫尺。

梁武帝修陵距庄陵仅数十米。梁武帝乃南朝梁的创立者,也是南朝大兴佛法的推动者。太清三年(549年)被侯景幽囚而死,与德后郗氏合葬修陵。现陵前仅存天禄一,南向,身长3.1米,高2.8米,体围2.2米。头顶双角保存完好,顺颅顶后伏,中部起节;双翼,前为阴刻涡纹,后续浮雕翎羽。身躯骨劲肉丰,4足粗壮,足5抓,右前足有1小兽。

从这里往西南方向过去不到百米,有一处明显的隆起小丘,丘前有石柱残迹,丘上可以看到明显的盗洞形成的塌陷。塌陷的浮土上,可见数处洛阳铲打出的新鲜的半括号探孔。从方位上来看,此残丘应该就是梁武帝修陵。

从这里往南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远处的建陵和兴安陵石刻。

《梁书》记载: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帝及长,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时流名辈咸推许焉。所居室常若云气,人或过者,体辄肃然。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梁武帝修陵,亦只剩北侧石兽一只。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修陵的石兽头部特征是保留最为明显的,石兽的两支角仿佛姑娘的两条辫子,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禄。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足细部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此处田野中一片明显的高地,即梁武帝的墓室所在,乃所有南朝陵墓中最明显的一处墓室。却很少见寻访者们提及。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墓前望柱一对,虽已残败,但比之南京境内的数处所谓“南朝的烟头”来,已经可谓颇高大了。双柱虽有明显后期移位痕迹,但毕竟是梁武帝墓室前的看门望柱,却不知为何依然少见有寻访者们提及。

(注:有人将此处列为丹阳第十二处南朝陵墓石刻,称三城巷失考墓。如按现状石望柱与石兽的位置关系来看,似乎的确为两个不同陵墓。但我们可以通过望柱底部的修复痕迹判定石柱有过位移。而最无法更改的墓穴封土的位置是不会变化的。我们根据现在封土遗存的位置与修陵北侧神兽的位置关系来看,两者当为一个整体。当然,此封土遗存也可能是梁武帝修陵的陪葬墓。但是对于南朝陪葬墓的相关资料了解甚少,故难下定论。不像汉陵、唐陵、北宋皇陵等周边都有诸多陪葬墓及遗迹。)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墓室上方覆土有明显的新鲜的试探性盗掘痕迹,请注意那道弯弯月牙眉,传说中的盗墓神器洛阳铲,留下的痕迹便是这样的了。当然啦,也许是考古工作人员留下的痕迹也说不定,未必就一定是盗。

回到刚才过来的主路,往南骑行,在一条较宽阔的沙土路右拐,一大片南朝石刻遗迹就散落在这条路的中间。这是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是丹阳境内现存石刻最多的一处。目之所及,可以看到石兽一对、方形石础一对、石柱一对、石龟一对,总计8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对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挺胸昂首,乃南朝石兽的标准英姿。足俱毁,现以水泥浇筑支撑,立在一片一半长着芦苇的水塘边。水塘里水草茂盛,有两只野鸟不时窜来窜去,见到生人时不时叫上两声。

石柱分上、中、下3部分。下为双螭座,中为柱身,饰凹槽纹和束竹纹,上为矩形石额,刻有隶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柱顶原有覆莲状顶盖,盖上立1小兽,现已不存。在南京栖霞区十月村的石刻可以见到完整的立有小兽的南朝望柱。

这里的太祖文皇帝即梁文帝萧顺之,乃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之父。萧衍建立南梁后,追尊为太祖文皇帝。

此处陵墓石刻,地势开阔,土地平整,保存完整,环境原始,当是所有陵墓石刻所处最理想的一处观赏点。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留存有石刻八件,乃丹阳境内南朝石刻最丰富所在。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望柱亦保存较好,只不过参照南京望柱形制,似乎顶上也该有个小狮子的吧。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田野中的建陵。总之我特别喜欢这种田野访古的感觉,却不知这种原汁原味的历史的味道能够留得几时。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一对望柱粗壮雄伟,乃丹阳境内仅存的一对望柱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二)
花开建陵,史感袭来。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沿着开满油菜花的田埂往南继续走不远,就是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存石兽一对。其中北边的天禄已经严重残缺,只剩下了大半个身子由青石支撑着,并且风化已经很严重,狮子浑身上下满是开裂的风化纹,后人在其缝隙较大处浇灌了水泥。另一只麒麟隔着池塘与残天禄对望,相对而言其雕刻工艺也不及永安陵、修安陵那样让人过目不忘。狮子的后面是一排整齐的水杉,中间一条小径青草铺盈,饶有野趣。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上图是永安陵的石兽基座,同样是风化,该石刻的风化纹路柔和而美丽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北侧石兽)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萧鸾为萧道生之子,萧道成之侄。少年丧父,由萧道成抚养,视若己出。然而,萧鸾似乎并没有领叔父的恩情,而是继承了南朝深宫一贯的作风,废帝自立。及萧赜临终时,以萧鸾为侍中、尚书令,辅佐皇太孙萧昭业。然而高官厚爵并没有束缚住其篡位之心。终于在隆昌元年废杀萧昭业,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

即位后,猜忌宗室,信用典签,监视诸王,并且在此后将萧道成与萧赜的子孙一一诛灭。

《资治通鉴齐纪七》:上有疾,以近亲寡弱,忌高、武子孙。时高、武子孙犹有十王,每朔望入朝,上还后宫辄叹息曰:我及司徒诸子皆不长,高、武子孙日益长大!欲尽除高、武之族。

总的来说,在这片相距不到 1公里的距离之内,集中了修陵、庄陵、建陵、兴安陵等4处陵墓石刻,是丹阳地区知名度最高,寻访较为容易,到达较为方便的石刻群。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南侧麒麟)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沿着皇业路再往南走,在道路的尽头拐角处有一家华莱士西服厂,铁栅栏围合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像生。应该是从各地收集来的,难道是要建一个石刻博物馆?

绕过围墙往东走是镇上的主街道。前行不远就可以到达前艾镇的镇中心。前几年行政区划调整,好多镇并的并撤的撤,有些镇直接变成了村。是村是镇,现在孰能分得清?

到了镇上问人方便。一连问了几人,得出结论,在镇子的东郊确有一处石刻。骑车沿着大路往东行,过一十字路口,继续前行,道路转弯,转弯处的油菜花开得很是漂亮。弯道转过去没几步,右手侧路边就看到了南朝陵墓石刻的全国文保碑。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左手边,一对石兽昂然而立。它们俩之间同样隔了条水沟,而沟边即是一个较大的水塘。我就在想,是不是每处陵墓前当年为了运输材料之需都挖了一条河道,以至于现在诸多陵墓石刻都有水相伴。想来当是这样。

其中天禄头顶双角清晰可辨,而另一只麒麟则被流水侵蚀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了。此处石刻我看着总感觉别扭,后来发现别扭的原因是跟别处的石兽比,无论这只天禄还是麒麟,头部都要小很多,而且脖颈很细,完全不像他处南朝石刻那种头部硕大脖颈粗壮的形象。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寻访景安陵途中(转过前面这个弯就到了)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景安陵天禄(头上双角虽残,但残疾仍很明显可辨)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景安陵麒麟,已经给流水冲蚀的只剩下一副骨架。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齐武帝是南朝齐的第二位皇帝,是齐高帝萧道成的长子。在位12年。史称武帝在位时时有恩赦,处事果断。《南齐书武帝纪》载萧赜“刚毅有断,为治总大体,以富国为先,颇不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临崩,又诏“凡诸游费,宜从休息。自今远近荐献,务存节俭,不得出界营求,相高奢丽。金粟缯纩,弊民已多,珠玉玩好,伤工尤重,严加禁绝,不得有违准绳。”以此来看,武帝乃崇尚简朴,与民生息的明君。其时正当北魏孝文帝时期,武帝与北魏通好,一时边境安定。只是让人费解的是,边境安定了,何来武帝这一谥号?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修安陵石刻,头顶双角痕迹明显

回到镇上,天色已不早。买了七、八瓶矿泉水带着,准备宿营时备用。打算找个合适的地方扎营。

问当地人,说北方有个泰山水库。心想水库边扎营定是不错。沿着来时的皇业路一直北行到头,在西北方不远便是泰山水库。见到水库时太阳正当落山之际,眼前的水库既没有想象中的烟波浩渺,亦没有合适的扎营地,让我俩很是失望。看来我们看多了家乡的大溪水库了,以至于今后看到的大多数水库都不入法眼的了。和望想商议,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扎营于……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前往泰山水库途中。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泰山水库,并不适合扎营。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哈哈,看到我们的帐篷了没?还有那尊巨大的守护神耶!

建陵石刻前。想到那片平整的草坪的确诱人,于是再次骑车原路返回。半途见天色已暗下来。我骑上那辆捷安特背上帐篷先去目的地扎营,让望想骑着破车慢慢跟来。

建陵石刻前的草地用来扎营真是自在啊,怎么看怎么好。挑来选去选中了一块最平整的地方摊上地席,搭起帐篷,丢入气垫、睡袋,望想赶过来了,于是摆开丰盛的食材,开始准备今夜的晚餐。

炉火的火苗嗤嗤地烧着,我们坐在方形的碑座上,静静地享受着疲惫过后的惬意时光。月亮从那片芦苇丛后面升起来,芦苇丛中的野鸟迎着月亮叫了几声。月色下石兽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帐篷的轮廓和石兽的轮廓贴在一起,一种奇妙的感觉。

吃完饭后喝着番茄蛋汤,沉浸在这无声的月色中,任雾气在池塘上轻柔曼妙地舞蹈。天啦,我们居然扎营在1400年前的南朝帝陵前,石兽替我们把门,这种事情,好不真实啊!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建陵日落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第一眼的风景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第一眼的风景
寻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三)
建陵晨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