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和实施策略初探

 叶老师YP 2019-03-16
【摘要】十多年来,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因此,要在分析现状、剖析原因的基础上,建构整本书阅读课程模型,探究适切的课型操作范式,完善课程支持系统,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阅读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课程构建;实施策略
  一、“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推进十余年来,整本书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问题。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建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继续强调要“读整本的书。”然而,十多年来,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存在只重分数、不教阅读(整本书阅读),随意无序、缺乏策略,资源不足,氛围不浓等现象。简言之,“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并未真正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总体质量的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课标”要求语焉不详
  《语文课程标准》除提出“读整本书”的建议外,仅在《附录2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中简要地列举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和长篇文学名著。《语文课程标准》只是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外阅读”范围,并未将其纳入语文课程的大范畴内,与“课内阅读”相比,其地位可谓等而下之。作为语文教学纲领性的《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观和阅读课程观上出现了严重偏差,使得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认识和实践上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次,前后两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未对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等作具体阐述,给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造成了许多不确定性,也是导致整本书阅读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材编排随意无序
  以某版本语文教材�槔�,整个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安排没有形成序列,在第一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整本书阅读的内容,第三学段虽然安排了相关内容,但更多的是介绍作家的“作家卡片”、读书(读报)方法介绍,即使编入“我阅读,我快乐”和“名著便览”板块的七本书的经典性、适切性也尚须推敲,更遑论其科学性、序列性和儿童味了。
  3.阅读课程建设缺乏有力支撑
  (1)课时偏少。省颁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语文开设8课时,其他年级开设6课时,对培养母语素养的语文课程而言课时总体偏少。在小学各年级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并未拥有自身的专属课时。整本书教学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课外阅读,可谓“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就一边撂”。(2)师能不够。教师的阅读教学素养还难以满足当下语文课程改革包括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时,较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儿童文学教育,缺乏儿童文学的学养和知识结构,对儿童文学阅读(包括整本书阅读)教学往往不得要领。(3)资源匮乏。如,学校图书馆开放不正常,社区(镇区)无书店、图书室,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4)家庭文化背景不佳。乡镇小学的家长绝大多数都是工人、农民、摊贩,整日忙于生计,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以致家庭无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整本书阅读” 课程的模型建构
  1.定位
  曹文轩先生在《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中指出,儿童文学的宗旨与语文教育目的高度契合,两者的根本意义的都是为人类的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材单篇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应坚持儿童本位,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促进其言语生命的成长和精神人格的发育。
  2.选书
  为儿童选择、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是整本书阅读课程的起点和基础。如何从浩瀚的书海中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我们的想法是:一是把握经典性。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的,长期流传中形成的,并且具有历史传承的思想观念的文本。唯有阅读经典,才能帮助儿童从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精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二是遵循规律性。研究表明,低年级孩子爱读和其生活相近的画面感较强的故事;中年级孩子喜欢富有知识性和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高年级孩子更倾向于阅读一些富于文学性的作品。因此,应根据各年段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分层次寻找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大体上看,低年级应以图画书(绘本)、故事、民间童话为主;中年级以创作童话、科幻小说为主,高年级以儿童小说、名人传记、诗歌、散文、寓言为主。三是体现整体性。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选择书目时,可与教材相匹配,以实现整本书阅读和单篇阅读教学目标的整体达成。如,先读单篇课文,再阅读选文原著;阅读作家的某一篇课文后,再阅读其代表作;阅读某一主题的课文后,拓展阅读相同主题的书籍;阅读某一文体的课文后,比较阅读相关文体的佳作。胡元华老师的研究表明,“整本书阅读”和“单篇阅读”在学习目的、教学方法、阅读性质、阅读方式上的差异,实行整合后能做到优劣互补。
  3.导读
  导读是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核心环节。导读的优劣,直接关乎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的品质。温儒敏先生说:“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我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略加指导,甚至纳入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了。”叶圣陶先生也说:“因为开列目录只是阅读以前事;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有给一点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1)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原动力。在指导学生阅读一本新书时,可以借助好书推介、新书导读等形式,通过认识作家、解读书名、片段欣赏、设置悬念等导学技巧,引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迅速投入阅读的热望,实现阅读期待引领整本书阅读的最佳效果。
  (2)维持阅读热情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阅读成功体验是保持持久阅读热情的有效引导方式。其中,问题是有效引导的关键要素。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林博士认为导读课的问题设计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做到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问题,多提诠释性问题;少提认同性问题,多提批判性问题;少提简单陈述性问题,多提创意思考的问题;少提封闭性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