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小游戏,藏着顺势教学的秘密

 GreenMoodre58g 2019-03-16

  坦白说,涉及到逻辑推理类的思维游戏,我有时候还是会下意识地想找一个答案,当自己的想法跟标准答案一致的时候,内心会有一层窃喜,但是如果没有,就会有一丝忐忑不安。但老师告诉我,并不需要太依赖答案。

  对于孩子来说,早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需要“标准答案”。我们提供给孩子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去提高学习力,但更多的是我们如何鼓励孩子去尽可能证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各项思维能力。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两个人玩的游戏,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安妮和本在玩这个游戏,第一回合,安妮先拿着计算器,输入一个数字。本不能看安妮手中的计算器,本也不能知道那个数字是什么,然后安妮可以问本,“你想我添加什么数字?”本告诉安妮一个数字,“我想要你加4”,然后安妮按下“加4”的按钮,计算器现在显示“4”。

  安妮把计算器给了本,本按下“等于”的按钮,计算器最后给出的答案是“10”。

  那么问题是,安妮的起始数字是什么?

  这个游戏适合两两玩,一旦孩子熟悉了这个游戏规则和基本运算后,他们会非常喜欢把自己的起始数字当成是“秘密”一样,然后也会很期待自己能够算出别人的“秘密”号码的,这个数学之旅,聚焦点是在“探秘”。

  做这个游戏,最关键的点并不是答案,而是我们如何展示答案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孩子先独立思考,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记录的元素,然后再跟同伴分享想法。比如这是我跟Joshua讨论的过程。第一道题是:___+20+40+60=129

  因为Joshua没有办法看到我的起始数字,所以他使用不同的圈圈来代替,等到我给他看答案的时候,他写上了“129”。

  这就是“视觉学习”在数学推理上的应用。通过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整个活动过程,可以帮助揭示很多整个游戏的思维过程。

  很多时候,多鼓励孩子记录下来,多问问孩子检查答案,花点时间在纸上画几条路线,并找出每种情况下讨论的过程,必要的时候借助计算器帮助你解决数字问题,这些都是可以减轻我们跟孩子玩早教类游戏的压力,关键是孩子还可以在寓教于乐中突破更多。

  但是这类的引导也要跟孩子的发展水平相契合,我家两个孩子,Joshua的数学加减乘除法领悟性比较高,比如当我跟他玩加法游戏的时候,他会去自己摸索减法的逻辑,当我们玩乘法游戏的时候,他会去摸索除法的逻辑,所以他给出的题目很多都是非常复杂的计算。

  但是对于刚刚4岁的Eric来说,他还处在一个十进制以内基础运算状态,要不然天马行空,直接跟我们说,“我要加上无数”,或者“我要加上99999!”,这个时候啊,我们要做的是限制范围,让孩子先尝试低难度地参与其中,而不是天马行空让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我往往会通过限定范围的讨论方式跟Eric沟通:

“你想添加1-5里的什么数字呢?”

“你先画一个圈,然后加上3,再画一个圈,第二个圈里写上答案7,这就是我的题目啦”。

  我在两个孩子引导上的不同之处,其实也反映了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顺势教学的重要性

  一方面,有丰富环境支持的养育方式,对思维有更大的支持,孩子的智商除了遗传和基因,后天的环境和引导自然也同样重要的,他们之间是共生共融的关系。

  我们的现实数据其实也一直在迭代过去的研究,比如学术上认为孩子3岁之前没有长时记忆,但是养过孩子应该都明白,借助图片、视频,我们的孩子也是能很快补充细节、完善记忆,这些都是迭代。

  另一方面,落实具体到细节上,我们一定要足够理性地去看到引导的度,不是说今天听了一堂很好的课,然后就要孩子表现得跟标准答案一摸一样,那其实是增加了自己的焦虑,也让孩子失去了探索的机会。

  我们要吸收先进的理念,这是我们的启蒙根基,但是在跟孩子做早教启蒙游戏的过程,观察和耐心很重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果断地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顺势调整,让孩子可以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趣、有点挑战,但又不至于负重难行,这本身也是我们的极大挑战。

  所以很多时候,不要过于在意标准答案,反而可以让我们更聚焦参与的过程,去跟孩子一起探索新的旅程,哪怕大家觉得我是学霸,但是我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经常会蹦出,“啊,这个我也不知道呢,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这些沟通,出现了问题不是坏事,我们如何去面对、解决,想法设法讨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思考的过程,便是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开端,我们有积极的思考过程,也愿意去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探究真实性,而这些思维方式并不复杂,它来源于生活的日常点滴,同样需要我们去带着孩子一步一步体验。

  希望这些高阶的难题,带给大家的不仅仅只是理念的更新,也有思维方式的迭代,当抛开答案去看过程的时候,我们会更加聚焦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一切,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过程,这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孩子来说,都是高阶的思维方式,也同样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END

育儿互助微信群

这个治愈系群,缓解了我的育儿焦虑!

您可以倾诉育儿困惑,分享育儿经验,展示育儿技能,吐槽养娃苦乐。深度育儿大家庭需要您!

免费育儿资源

零基础小儿推拿视频教程!包含30种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疗法。【免费课程】

83个幼儿好习惯养成小故事,比你每天在孩子耳旁叨叨强多了!

200首古典潜脑音乐!可潜移默化的提高孩子专注力!

关注我们

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

来源: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主理人萌芽,两个男孩的妈妈,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香港注册社工,长期研究亲子沟通和亲密关系,创办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研发有孩子教养课、正面管教课、情绪管理课等高质量课程。原文标题《“从4到10”,游戏里藏着孩子需要了解的思维方式》转载已获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