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生俱来的骄傲姿势 好像所有赢得比赛的运动员们都做过这样一个动作:双臂高高举起,挺胸抬头,敞开怀抱。而输了比赛的运动员则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双肩下垂、含胸缩背的动作。 这种姿态的选择并非是后天习得,而是与生俱来的认知。因为即便是残奥会中双目失明的运动员,他们在赢得比赛后也使用了同样的肢体语言,然而他们从未见过其他人如何表达骄傲或是胜利。 2.姿势决定你是谁 拥有强势心理特质的人,会将他的强势投射到肢体语言上。与拥有弱势心理者相比,他们在走路时手臂摆动更频繁、步伐更大,在空间上呈扩展状态;而弱势心理者的走路姿势则更拘谨,包含了更多的低头动作,胳膊摆动频率低,步伐也小。
弱势心理者喜欢把身体蜷缩起来,试图占用更小的空间。比如当我们感到不舒服、不安全时,就会产生用手环住脖子的动作。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脆弱之处,以防被肉食动物咬断颈动脉。类似的行为也发生在动物身上,比如驯服的狗会夹住尾巴。总之,处于弱势心理时,我们会通过各种收敛性的姿势,让自己看起来渺小。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普遍认为收敛性姿势更符合女性形象。在不受文化习俗约束时,女孩子会和男生一样高举双臂、倒立和叉开双腿。但慢慢地,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男孩继续扩展身体,女孩则开始收敛。 甚至当科研人员只是想确定什么时候儿童开始把扩展性姿势和强势心态联系在一起时,孩子们竟然普遍认为摆出高能量姿势的、看不出性别的木质人形模型是男孩,而低能量姿势的模型是女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