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道德经》有感——你会吃饭吗?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0-10-23

《道德经》这部经典,虽然仅仅五千字,但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含义深远,揭示的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在读到“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这句话时,恍然大悟,果然是大道至简,百姓日用不知。脑子里忽然闪现出一个问题:“你会吃饭吗?”

《道德经.十二章》中说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光十色的社会令我们眼花缭乱;靡靡之音令我们失去心智;各种酸甜苦辣的味道令我们吃着很爽,却忘记了它原本的味道;驰骋打猎的时候,人的心会变得发狂,难以平静;难得之货让人产生欲望,互相争夺,使得社会难于治理。所以圣人只为丰衣足食,解决温饱,而不去追求“五色”、“无味”、“五音”、“难得之货”,才会保持自己身心不会偏离于“道”。

所以说什么是圣人呢?从吃饭这点就看出来。圣人吃饭的目的就是解决温饱,就是为了获取得以生存的能量,不掺杂任何其他想法。这就是大道至简,《道德经》所讲的高深玄妙的“道”其实就在吃饭当中,就在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当中,须臾没有离开。佛教常讲“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就是佛法,和“圣人为腹不为目”这句话真的是异曲同工,道道相通。

再反观我们平常人,吃饭真的已经不是为了肚子了,我们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五色,五音,五味,难得之货。

我们中国人吃饭很讲究,要色香味俱全,吃饭要先看看这道菜的品相,好不好看;用鼻子闻一闻,香不香;还要再尝一口,看味道怎样样。所以我们去饭店吃饭,还要挑选饭店,比较一下 ,哪个饭店做的菜是色香味俱全的,能够引起我们食欲的,这才肯吃。除了这些,还要挑环境,哪个饭店的环境优雅,哪个饭店上档次,这也要讲究。没有人会随便找个饭店,看都不看,进去就吃,饭店做什么就吃什么,估计大家见不到这种人,如果真的碰到了,那他就是得道之人了。

不但这样,所有的饭菜都吃腻了,还要找些“难得之货”,什么祖传的了,宫廷御制了,珍惜保护动物了,什么样的稀有难得,他就吃什么,以吃这些为荣。

所以我们现在吃饭,已经不像吃饭了,早已脱离了吃饭的实质。吃饭其实是为了获得维持生命的基本能量,这才叫吃饭。因为沉迷于五色、五音、五味、难得之货,太注重外在,而不注重实质,导致我们现在已经吃不出饭菜的原始味道了,我们吃的是味精、调料、色素、添加剂等等,离大自然越来越远,离“道”也就越来越远了。

“道”是什么?就是自然规律,就是自然而然。食取充腹,衣取蔽寒,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才是最美好的,最营养最健康的。

所以在读完“圣人为腹不为目”这句话后,真的是恍然大悟,我们平常吃饭,其实就在“道”中,最后再问一遍大家:“你会吃饭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