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不传之秘:弦脉的特征、临床意义及六部主病,你知道多少?

 天地一苍生 2019-03-16

1.脉象特征

弦脉的体象,常以“长而挺直,张力较大” 来描述。

2.临床意义

健康的人,运化正常,饮食入胃以后,变化精微,充养全身,才会肌肉丰盛;若运化不及,饮食不化精微,反停聚而成为痰饮,肌肉得不到濡养,所以形体消瘦;也就是说肝气亢盛而不断横逆,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才出现痰饮,其脉来多带弦脉;若胸阳不足,阴邪上乘阳位,二者相互搏结,引起胸痹(胸膺部痞闷疼痛)、心痛(心窝部位疼痛),脉象则会出现寸微尺弦。邪搏少阳,引起疟疾,脉象必兼弦象,自古都有“疟脉自弦”的说法。若肝气郁滞,最易使人胸胁胀满,情绪极不平静,随时都想大叫大吼一声,使胸部得到宽舒,这也易见弦脉,如果肝阳亢盛不已,则化为风热,而两目生云翳,逆风流泪(俗称风眼)等病,也见于弦脉。

3.平脉辨证

肝为厥阴风木,胆为少阳相火,肝与胆互为表里,所以说有时肝与胆的病变都可能见到弦脉。其中,阳邪为病,多是弦大兼滑,属少阳;阴邪所缓,往往弦紧兼细,归厥阴。

饮是痰的一种,质较清稀,而出现痰饮多是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所造成的,所以脉来弦。若正邪交争或寒或热,寒热往来,正邪出入,枢主于中,少阳为枢,而成疟疾,疟脉多弦。邪搏少阳,其脉自弦,热重则脉象兼数,寒盛则脉象兼迟,虽属感受疟邪,亦有表里之偏,上下之异,寒热之别。如偏于里,兼有食滞,则弦小而紧,可以酌情用攻下的方剂(承气汤类除外);病偏在上,则浮大而弦,可酌用吐法;弦紧是病偏于表,多兼外感风寒,可用汗法,弦迟为里寒,可用温法;弦而兼数,里热炽盛的体象,是感受风邪所致,可用甘寒饮食调理。

若疟疾迁延过久,反复发作,正气渐衰,假血依痰,结成痞块,居于胁下而成疟母之病,脉必弦缓而沉,仲景设一鳖甲煎丸,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行气化瘀,除痰消癥,破瘀散痞,杀虫止疟。

浮弦支饮(咳嗽,喘息,气短,浮肿等),饮停在上不在胃,而支留于心胸,阻碍肺气的宣降,以致咳逆倚息(咳嗽气逆,不能平卧,倚床呼吸),又因浮为心肺,所以说浮弦支饮。

沉弦悬饮(咳嗽,胸胁痛,胁下有蓄水),饮停在下不在胃,而悬留于胸胁,上而不欲,下而不罢,悬结不散,则咳唾引痛(胸痛引背),这是水蓄阴寒所造成,所以脉来沉悬。

热盛脉兼数,寒盛脉兼迟,虚证脉大而无力,拘急脉小而紧绷,单手脉弦为饮癖,双手脉弦为寒痼。那么什么是饮癖呢?饮癖是由痰饮偏注造成的。水流胁下则胁痛,气化不行,水无去路,反逆而上,则吐涎沫清水;脾阳不运,胃部停水则纳差、嘈杂;肝失疏泄则嗳酸,假血依痰则胁腹有积块等。那什么又是寒痼呢?寒痼为阳微里虚,全身虚寒的证候,如脾阳不运,肾虚不能制水则腹痛泄泻、手足厥冷、寒气上冲、寒滞肝经则疝痛等。

4.六部主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