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称成都为“天府之国”原因竟是因为这一工程。

 谭论古今 2020-11-03

为什么成都能被称为“天府之国”?其实是由于这一水利工程,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都江堰”了。

“都江堰”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修筑难度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其实,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多雨地区。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分为东源和西源,东源出自弓杠岭,西源出自郎架岭。两源在松潘境内漳腊的无坝汇合。向南流经四川省的松潘县、都江堰市、乐山市,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平均坡度4.83%,年均总水量150亿m³左右。全河落差3560m,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

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要想在这样的地方修筑一个“都江堰”这样庞大的水利工程难度可想当然。

为什么要修“都江堰”

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此地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全国创造经济基础。

“都江堰”修筑者

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都江堰的修筑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家李冰,但关于他的传说你们是否知道呢?

关于李冰治水的传说,东汉以后不断有所增附,唐代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已建李冰祠。北宋开始流传所谓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治水等神话。在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太平广记》有传,范成大指称冰擒神锁镇于伏龙观,南宋朱熹《朱子语类》说:“梓潼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该书又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

所以二郎神,又称灌口二郎、灌口神、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说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

灌口二郎初显圣

清代杨潮观

 二郎神,有功德于民者祀之,能捍大迷大患者祀之,禹之明德远矣,三代以降,远续禹功而大庇民者,其惟蜀之二郎,香火千年,蜀人尊为川主,思其德而歌舞之宜。

这篇文章就是写,二郎神蜀地治水除蛟龙事。蜀地水患,乃蛟龙作怪,蜀太守李冰率众治水,凿坏江神蛟龙窟穴。龙母怒恨,与李冰厮杀,龙子接应,甚凶猛,李冰战败。冰儿子李二郎率众救应,最终擒龙母、龙子,将其交给江神处置。

“都江堰”的重要性

其实,都江堰有多重要已经不言而喻了,但小谭将拉出一个“知名”人物来强调一下这个水利工程有多么重要,这个人就三国时期,最出名的人物了,我们的诸葛亮,诸葛丞相。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兵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2200多年来,“都江堰”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谭论古今守候着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