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课堂第三讲:对联的“平仄对立”

 国艺学堂 2021-01-11

对联的“平仄对立”

对联自古讲格律,且与近体诗格律相似。《联律通则》关于对联的平仄提出了“平仄对立”的原则。这句话意思很多,既说对联句中节奏上按一平一仄的韵步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也是说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平仄依照顺序形成音步替换,即按传统的“平顶平、仄顶仄”规则行事;而且还有上联收尾于仄声、下联收尾于平声以及避免不规则重字的意思。

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分为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单说,阴平、阳平(一声、二声)属平声,上声、去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合起来就是两平声、两仄声,这也叫新四声。但是写对联一般遵循古汉语声韵,即依照宋人的平水韵处理平仄,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并不等同。平水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即旧四声。平声(即今天的阴平和阳平)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水韵中的平、上、去声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基本相同,比较好掌握。但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被“入派三声”分到了平、上、去声里面。

国艺

副刊

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今天普通话中属上声和去声的,自然是仄声,辨别简单。而入声字变为平声的那些字,虽然根据字形、字音有点规律可辨,但仍然不便识别。当然也有办法,比如用方言试读,此外就要多看多用,还是可以掌握的,好在这部分常用字也不很多。

五、七言对联句等于是律句,应符合诗律。诗律的交替规矩叫“逢双必反”,即律诗的黏对律。以七言为例,如果上联第二字用平声,第四字要用仄声,第六字要用平声;下联与其相对的位置,第二字用仄声,第四字用平声,第六字用仄声;再加上上仄下平的收脚铁律,对联的平仄就完全可以确定下来。须要注意的是不要出现三平尾,至于诗律中的其他忌讳,如孤平等,对联中可不计较。

国艺

副刊

还有两个变通的特例,即特殊格律形式,在诗律中比较常见。以五言为例。一种是“平平仄平仄”,即“平平平仄仄”拗救得来,下联依用“仄仄仄平平”应对即可。另一种是“仄仄仄仄仄”以及变种(第二、第四字均为仄,第一、第三字随意),需要对句来救,对句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即平平平仄平。七言亦同理。

国艺

副刊

原创制作     《国艺副刊》

《国艺副刊》微信平台编辑部

顾问:徐剑星 陈明秋 谭五昌

          郑允钦  张 炜  陈晓明

主编:欧阳滋生

编委: 金镯   范儿 

作者:讴阳


唯诗词不能辜负

扫码关注国艺副刊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