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喝水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可这件看似简单的事 很多人却不一定做的对 吃药并非一杯水下去就完事 因为并不是所有药都要喝水 哪些药用水送服、哪些不需要喝水 需要喝多少水药效最好呢? 这些药不需要喝水 通俗一点说就是“干吞” 服用这些药物不建议喝水 会影响药效 🔗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急救药品 硝酸甘油片等预防心绞痛发作药物要在舌下含服,无需用水服用,喝水易影响药物吸收。 🔗强力枇杷露、川贝等止咳糖浆 止咳类糖浆制剂通过附着咽部,作用于病变部位,若喝完止咳糖浆后马上喝水,保护膜就被冲掉了,止咳作用大大减低。
🔗含漱剂、咀嚼片 含漱剂用于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辅助治疗,含漱后不宜马上饮水和进食,药片经嚼碎后表面积增大,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 吃这些药需要少量喝水 即用50毫升左右水送服药物 且半小时内不宜再喝水 这些药物需少量喝水 大量则会影响到药效 🔗抗酸、保护胃黏膜药,如硫糖铝 药物被过多水稀释,覆盖在受损胃黏膜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变薄,治疗作用就会减弱。 🔗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 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每次服药只需50ml水冲服。因其具有较强吸附力,可均匀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过量喝水会减弱起吸附作用。 吃这些药需要大量饮水 即在服药期间 一天需要喝2000~2500毫升的水 以减轻药物副作用或减弱特殊药物毒性 避免肾脏器官损伤 不过对于心脏病、肾病患者 因特殊性,饮水量要咨询医生 不要自行决定 🔗解热镇痛类药物 如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会使人大量出汗,多喝水可防止体内水、盐代谢紊乱。 🔗治疗痛风、结石类药 服用痛风药时,每天应喝水2000-2500ml,降低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风险。服用排尿结石药后应大量饮水,保证每日尿量2500-3000ml。 🔗抗菌药物 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类药物,其代谢产物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可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等。因此要大量喝水,减少结晶概率。 🔗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退烧药通过加速排汗来降低体温,故要大量喝水及时补充体液,防止水盐代谢紊乱。 吃这些药需用凉开水或温水 不适宜的水温 会导致某些药物在热水中分解失效 🔗维生素类药物 如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维生素类药物,它们的性质不稳,受热后易破坏失效。 🔗活性菌类药物 乳酶生、整肠生等含活性菌类药物,遇热会引起活性菌被破坏,药效降低。 🔗胶囊类药物 准备100-200ml温水,先喝一口润润,然后再喝水服药,并把剩余的水喝完,确保将胶囊冲进胃内。 🔗抗菌药物 阿莫西林遇热不稳定,容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引起类似青霉素的过敏症状。冲服阿莫西林颗粒时应控制好水温,最好在40℃以下或用凉开水冲服。 🔗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 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也不宜用热水冲服,如金银花、菊花、栀子、荆芥、柴胡、薄荷、藿香、苏子、香附等,最好用凉开水送服。 千万别小瞧吃药喝水这件事 想要药到病除 除了吃对药还得要喝对水 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