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献综述不需要大量阅读文献吗? 我从来都没有讲过文献综述需要大量阅读文献,其实有很多人的头脑中都保留了很多错误的写作观念,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培训课程,或者看一下国外关于文献综述的一些研究成果,从来没有人说过做文献综述要大量阅读文献。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大家按照做文献综述要大量阅读文献的办法,大家感觉会做得顺利吗?如果大家感觉做得顺利,就可以不听我的。在做文献综述时,大家要注意一个事情,我们现在做的是文献综述,大家一定要知道我自己现在在做什么,不要着做着就又迷糊了,为什么我要强调这句话?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反应过来,一会我们讲的时候,可能有人就能反应过来了。在做综述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会逐渐浮出,只要我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出来了,当我进入到写作环节时写起来就会特别容易。反过来讲,如果在这个环节,你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还没有确定好,到了写作环节时难度就会增大,所以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要尽量的在这个环节确定好。当然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们在培训课程上讲过的30种选题方法,用哪一种方法都有助于我们缩小自己的研究对象,推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当然,如果有人区分不开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话,建议大家点击让编辑“眼前一亮”的论文是怎么来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区别在哪里?查看。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既然要做文献综述,那就要知道我们做文献综述是为了什么?如果连这个都不清楚的话,大家很容易掉进文献陷阱里面。第一,选题阶段。我们做文献综述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自己要写什么,要研究什么。比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东西,这是不能直接去研究的,也不能直接写论文,这么大个东西,如果大家直接就去写论文的话,是会很麻烦的。做选题就两个过程:研究对象的缩小和研究问题的放大,这是论文选题的两阶段法,文献奠定了选题的基础。第二,写作阶段。文献综述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我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文献,作为论证过程中的论据。 我反复在给大家传递一个观念,大家一定要把论文写作这件事情展开,把它由一件事情变成一个过程去做,一定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它当成一件固定的事情去做,要把它变成一个过程,分阶段分步骤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做。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文献综述不需要大而全,这就是典型的把论文写作当成一件事情去做的观念,一个科学的论文写作过程要反对这些错误的写作观念。我们必须要把论文写作这件事情拆分成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做每一个环节的事情,不能一步到位的把所有的环节的事情全都做完。比如,我们写完一篇论文可能会用到50条甚至一百条参考文献,但现在我们只有七条文献,这怎么能行呢?刚才发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老师目的很明确——做选题,所以现在不是要写论文,是要做选题,选题环节的原则就是文献越少越好。多和少是相对的,是动态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我每天都会跟很多人解释,论文写作和发表都不难,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感觉它很难,这是因为你不知道论文写作和发表的科学做法是怎样的,用了一个错误的方法去做它,所以就觉得这件事情很难。论文写作可以分成136个指标,至少可以分成十个环节,如果大家老想着一步到位的把所有事情去做完,它肯定是难的,这根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人干的事,正常人哪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做这么多工作,大家非要这样去做,当然就很难了。因为论文写作是有步骤有程序的,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做,连脑子都不要用。比如,刚才我们筛选的文献只保留了七篇,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连脑子都没动,我们只是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去筛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反复的讲,论文写作是一个技术活,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动脑子,只需要按照程序和步骤,一步一步做就可以了。很多人抱着一种错误的写作观念写论文,所以写论文这件事情就变得很难。 本文作者:周传虎(作者系学术写作大讲堂创始人,山东大学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特聘专家)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164~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