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臣犯案被抓,康熙对其施以重刑,其母不满意,竟要康熙焚尸扬灰

 思明居士 2019-03-17

噶礼是康熙时期颇有名气的官吏。他勤于政事,工作效率高,很得康熙青睐,官职一路上升,一直做到两江总督。然而,噶礼却有个毛病:贪婪、暴戾,对下级、百姓都很残忍。康熙喜爱噶礼的才干,因此对他的劣迹一直容忍着。但噶礼一直在突破康熙容忍的底线,例如1711年,江南发生科举考试舞弊案,负责此案的噶礼却因为收受贿赂,将此事遮盖了过去。

更要命的是,噶礼还对老百姓的衣食之源下黑手,居然将两江的大米贩卖到外地牟取暴利,造成了当地粮食的短缺。朝廷看不下去了,派大臣张伯行南下江苏秘密查案,结果噶礼反咬一口,强烈要求革去张伯行之职。此事闹得很大,几千名老百姓去为张伯行喊冤。不过,康熙念及噶礼做事勤快、能干大事,未对他加以深究。

大臣犯案被抓,康熙对其施以重刑,其母不满意,竟要康熙焚尸扬灰

这件轰动一时的大案没成为压倒噶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最终促成康熙法办噶礼的,居然是噶礼的母亲,也是康熙的乳母。

噶礼的母亲不喜欢噶礼的所作所为,有一天她在皇宫中遇到康熙,便将儿子的贪污和暴行如实相告,同时也为张伯行喊冤。康熙对她的大义灭亲之举很满意,感叹说:“连噶礼的母亲都以噶礼的行径为耻,看来他真的是罪不容诛啊!”

噶礼得知此事,不但不思悔改,还犯下一件骇人听闻的罪行:指使家人在饭菜里下毒,想害死这个“多嘴多舌”的老娘!幸好老太太命硬,没死成,她便跑到康熙那里状告儿子不孝,说他和兄弟勾结下药毒杀她。

大臣犯案被抓,康熙对其施以重刑,其母不满意,竟要康熙焚尸扬灰

康熙派人查证属实,但为了给噶礼留点颜面,在法办噶礼之前,康熙还是找了个借口,让噶礼去督办热河的城墙修筑工程,然后借口不能按时完工,将噶礼拿下。康熙下手很重,居然下令将噶礼的双眼挖掉,双耳割掉,财产充公,妻子皆抄斩。噶礼的母亲也算是个极品,儿子既然得到了法办也就罢了,她竟然还跑去刑部要求对儿子噶礼实施凌迟,并要焚尸扬灰。最后,康熙不忍心让噶礼死无全尸,便赐帛处以绞刑。

噶礼也是个很强大的人,在绞刑的最后关头,他贿赂了监绞官,要求在他还没有断气的时候,赶紧将他放入棺木。按照噶礼的计划,应该是等棺材移出刑部,再让监绞官将自己救出。谁知,到了半夜,监绞官忽然听到棺木里有说话的声音:“人都走了,我可以出来了。”监绞官大吃一惊,命令手下用斧头劈开棺材,里面的噶礼居然坐了起来。深更半夜,棺材里坐起一具“尸体”,眼睛和耳朵部位还挂着血,这一幕把在场的人吓得肝胆俱裂。监绞官怕受贿的事情泄露,急中生智,马上用斧头将未死的噶礼劈倒,然后连人和棺材一起烧掉。估计噶礼因为耳目没有了,不能准确估算时间,因此出来得太早了。

大臣犯案被抓,康熙对其施以重刑,其母不满意,竟要康熙焚尸扬灰

这件异事传到康熙那里,康熙笑道:“这个奴才还真是块烧坯。”意思大概是说噶礼像烧坯一样结实,命硬。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其实,康熙已对噶礼再三容忍乃至袒护,说到底,还是噶礼过度自我膨胀,最终自绝于皇家的保护伞。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刘黎平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