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都是大气、端庄稳重、顾大局、不与人口舌,还有一点“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装傻充愣,按理来说,她调教出来的丫头也该是这个样子的,可是莺儿却不是这样,她机灵活波,爱说爱笑也爱玩,和宝钗的差别很大。
有一次莺儿在和贾环玩骰子赌钱贾环赖帐,宝钗喝斥她,莺儿满心委屈,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即便是在客中,贾环还是主子,莺儿也毫无惧怕,是非对错分明,贾环错了还让她被骂,她就要说他,这就是她耿直、不善逢迎那一面。
还有一次春燕的妈妈和姑妈为了莺儿折柳条和花,故意指桑骂槐给她难堪,莺儿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先道歉,可是她们不依不饶,莺儿就生气了。
面对这样的事儿,莺儿是不会忍气吞声的,虽然她很懂规矩,可是也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绝不是任人欺负的主。她不胡搅蛮缠,有见识,敢担当,有话就说,即使得罪了人,也不怕。
所以说莺儿的性格和宝钗是天差地别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却是宝钗十分信赖的人,宝钗从薛家进入大观园只带了她一个人,看来其中必定有些缘故。
第一,莺儿的性格也是宝钗隐藏的一种天性
还记得那次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家行酒令的时候,黛玉因为害怕受罚就不小心就说出了《西厢记》中的诗句,宝钗听出来了,后来便找了个时间来审黛玉。看着黛玉乖乖认错求饶的样子,宝钗也对黛玉说了心里话。
宝钗能够听懂黛玉所说的《西厢记》,说明她却是以前是看过的,所以宝钗说的这番话是很有可信度的。宝钗小的时候也是顽皮爱闹的,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是家人管教之后的结果。宝钗那么真诚的和黛玉说着她以前的故事,也是想要和黛玉交心。
莺儿从小跟着宝钗一起长大,莺儿能够养成这样的性格其实和宝钗是有很大关系的。宝钗以前也是个爱淘气的,只是后来因为家庭病故不得不把自己的天性压抑了,可是在骨子里她还是这样的,只是一般不会表现出来。宝钗一般都不会动怒和生气,只有在惹不住的时候才会反击宝玉和黛玉。
宝钗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平和,要惹她生气也是很容易,只是平日里没有人触碰到她的逆鳞罢了,宝钗的怒火是不容小觑的,这不,就算宝玉和黛玉都招架不住。
莺儿在人前的所作所为和宝钗不就是一个翻版吗?其实莺儿的性格就是宝钗的自己隐藏起来的天性,平日里没有表现不代表它就不存在,只是因为借住在贾府,而且宝钗年长又是所有人的的大姐姐,所以宝钗只能够不和大家置气,可是到了自己的哥哥面前,宝钗还不是一副小女孩模样。
第二种,莺儿的性格其实是讨宝钗喜欢的,而且还可以跟她互补。
宝钗其实是一个人闲不住的人,她还是比较好动的,比如中午她就很少午睡,没事就要找姊妹们说说笑笑,不过大多时候还去找宝玉玩。晚间的时候宝钗也要做一做针线活,如果白天没时间的话,晚上好多时候都要做到三更。宝钗也很喜欢热闹,所以在她哥哥出门学做生意之后,她就叫香菱进园子里去陪她。
这样看来莺儿活泼好动的性格也是宝钗所喜欢的。莺儿很聪明,该规矩的时候规矩,该放肆的时候放肆。
要宝钗像黛玉那样一个人闷闷的坐着房里,她可能也是做不到的。宝钗不喜欢安静,可是她又逼着自己养成了一个沉稳的性子,这对她来说其实是很难受的,还好有莺儿这样一个活波的性格的人陪着,宝钗也不会觉得无聊。在日常的生活中,莺儿的性格也正好可以和宝钗形成互补。
第三个原因,莺儿会是宝钗身边的得力助手。
莺儿真的很了解宝钗的心思,她不仅为宝钗展明了“金玉良缘”,而且还给宝钗积攒了很多的好人缘。宝钗是个实用派,莺儿要是一点用都没有,她是不可能在宝钗身边待那么久的。
首先,宝玉知道宝钗的金锁和自己的玉是一对儿,这是莺儿告诉他的。
宝钗把宝玉落草时衔着的那块美玉上面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念了两遍,引起了要去倒茶的莺儿的注意,宝钗问她发呆的缘故,她马上说:
在这里,莺儿的作用在于提醒宝玉在意“金玉良缘”的说法。宝玉最是一个知情识趣的人,细想之后他哪里会不知道莺儿的心思,相应的宝钗的心意宝玉也了然于胸了,而且宝钗的金锁也变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了。 其二,莺儿还在没事的时候跟宝玉夸宝钗,让宝玉对宝钗充满了好奇。
莺儿真的是很聪明,她说话从来都是有条有理,而且还故意留了一个悬疑,这样就是让人特别的想要知道。她真的是宝钗宝玉姻缘的神助攻。
第三点,莺儿很好地维护着黛玉和宝钗的友谊。
这时候黛玉和宝钗以及薛姨妈的关系都是最好,黛玉认了宝钗做亲姐姐,而且直接叫薛姨妈做妈,莺儿适时的送上这个花篮,真是再好不过了。也如宝钗的燕窝粥一样,礼轻情意重。这不,黛玉连吃饭都让拿到蘅芜苑去吃了,可见她和宝钗一家的关系是真的非常好。
最后,莺儿是认了茗烟的娘做干娘的,两家人的关系好的如一家一般。
茗烟是日常跟着宝玉出门的小厮,也是宝玉最信任的哥们,也许莺儿和茗烟一家的关联是偶然的,但是常在一起,茗烟少不得会在宝玉面前说起宝钗的好话,也许是歪打正着的,莺儿私下里倒是给宝钗帮了很多忙。
作者:陌游常乐,本文作者授权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