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 周易恒卦的学习与汇总

 QDLF888 2019-03-17

文/  创作不易,转载要注明来源


    周易有一卦谓之恒,是专门讲恒久之道的。该卦的背景是论述夫妇之道,但又高于夫妇之道。引用《程氏易传》:“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久也。”咸卦夫妇之道,夫妇终身不变者也,故咸卦之后受之以恒也。咸卦,少男在少女之下,以男下女,是男女交感之义。恒卦长男在长女之上,男尊女卑,夫妇居室之常道也:论交感之情,则少为亲切。论尊卑之序,则长为谨正。故兑艮为《咸》,而震巽为《恒》也。男在女上,男动于外,女顺于内,人理之常,故为恒也。又刚上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

  《序卦》说:“恒,久也。”;《杂卦》说:“恒者,久也。”,《彖传》也说;““恒,久也。”。


    <一> 、全卦的卦辞:“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卦辞是总说恒卦的大意,卦辞极力赞美恒久之道,认为能持之以恒者,不但可致 亨通,并可济成三事:无咎害,利于守正,利于有所往。用王弼的话说:恒而亨,以济三事也: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恒之为道,亨乃无咎也;恒通无咎,乃利正也;各得所恒,修其常道,终则有始,往而无违,故利有攸往。济是成就的意思,大意是:恒卦可以成就三方面的事情:1、“没有咎害”,2、“利于守正不移”,3“利于向前发展”。

 徐几曰:利贞,不易之恒;利有攸往,不已之恒,合而言之,乃常道也,倚于一偏,则非道矣。 我们看到恒卦的“久”包含2层意思,即“不易”和“不已”。

    拿学习为例:学贵有恒,恒有2方面的理解,一是学习意志或态度等主观层面的不易(不变),二是学习过程的不已(持续努力);这不易和不已是相须相成,不可分离的。没有不易,不已也就没了根基,没了不已,不易也就不能成就。 

    以人的德性修养层面说,“不易”是“立身之道”;“不已”是“修养功夫”。没有立身之道,修养便没有内容,没有修养功夫,立身之道就不可能内化为自我的德性之中,只有2者合二为一,才能达到恒卦所强调的三方面的好处:1、“没有咎害”,2、“利于守正不移”,3“利于向前发展”。



 <二>、为了进一步论述“恒久”何以可能。恒卦《彖传》从哲学的高度给了证明: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

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一是从卦的像论恒,“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

李士鉁曰:雷发有收,风生有息,何以为恒?盖有发有收,所以长发,有生有息,所以长生。惟能变易,所以不易。凡赋形一定而不迁者,必有时而终,虚灵变化之物,循环周流,则万古不息。此雷风所以为恒也。

二是从卦的卦辞论恒,“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

从卦的卦辞论恒,乃说明天地有恒久之美德。天地秉其恒久之道,故其运行恒久而不停歇。卦辞:利有攸往,乃说明事务的发展是终而复始、循环不已。 ◎ 道,德性也。

李士鉁曰:舟车之行不停而通于天下,日月之运无已而光被四表,天行不已故不终,水流不停故不竭。不有攸往,何以为恒乎。


三是从天人的关系论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     日月顺行天之恒德,而能永久照耀天下。四季依循时序之变化运转,而能永久生成万物。圣人保有其恒常之美德,而能教化天下万民形成美俗。观察此恒常之道,天地万物之性情即可以明白矣。

      最后总结:“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也就是说,天地万物无不具有一定之规,无不遵循各自的道理,故而,万事万物都有一种“不易”、"不已”的规律。

    从另一个具体的事例总结,  荀子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曰:「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这固然是论学,也深合于恒卦的旨趣。


   <三>、 恒久之道,作为自然、社会、人生的必然之道,能为人们带来,1、“没有咎害”,2、“利于守正不移”,3“利于向前发展”的三大好处。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要注意的方面也是千姿百态。周易按照体例从6个层面进行了论述。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初六处恒卦之始,以柔据刚,体巽而性燥,有遇事求望太深太急之像。浚恒,贞凶,无攸利。  ◎浚,音俊,深也。浚恒,即求恒道之深远成果。

初六阴柔失正,居位卑下,上应九四,处恒道之始,欲求深远之成果,却欲速不达。故应谨守正道以防凶险。否则执意浚恒,必将不得其利。   

陆希声曰:常之为义,贵久于其道而日以浸深。初为常之始,宜以渐为常,而其体巽性躁,遽以深入,是失久于其道之义,不可为常也。

宋人胡氏瑗分析的很到位:天下之事,必皆有渐,在乎积日累久,而后能成其功。是故为学既久,则道业可成,圣贤可到;为治既久,则教化可行,尧舜可至。若是之类莫不由积日累久而后至,固非骤而及也。初六居下卦之初,为事之始,责其长久之道,永远之效,是犹为学之始,欲亟至于周孔;为治之始,欲化及于尧舜,不能积久其事,而求常道之深,故于贞正之道,见其凶也。“无攸利”者,以此而往,必无所利,孔子曰;“欲速则不达”是也。

  九二爻辞只说结果,没说悔恨之所以消亡的缘由。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从《象传》可知,九二“悔亡”的原因是由于持久守中,不偏不倚的缘故。在整个卦爻辞中,唯有九二是比较美好的。这说明,持恒之道,贵在守中,而守中也就是过一种合规律的生活。合规律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最好体现。

1. 刘沅曰:九二以阳居阴,以其得中,所应又中,故虽时位不当,而能素位以求中,随时而处中。中为可久之道,则不正之悔皆亡。

2. 郭雍曰:可久之道无他焉,中而已矣。过与不及皆非可久也。故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苏轼曰: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夫无常之人与之为巫医且不可,而况与有为乎?方其善也,若可与有为,及其变也,冰解潦竭,而吾受其羞矣。三心二意,翻云覆雨,总会招致羞辱,从这个爻辞,孔子还引申出一个道理“不占而已”,古人认为,守德不恒是大忌。

所以马振彪说:无恒之人为人所不耻。或作或辍,卤莽灭裂,世运变迁皆机巧善变者所酿而成,为天理所不容,人神所共愤,何羞如之。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九四没有收获是由于其不当位。四爻是阴位,恒卦九四是阳爻,以阳据阴,不当位。又不中,或有守恒之志,最终劳而无功,他警示人们,守恒之道,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当其分位,守其所守,为其所当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1. 李士鉁曰:久猎于山必得兽,久钓鱼水必得鱼,若不得其位,犹缘木求鱼,

固无得矣。学不衷诸圣而望其成,治不准诸王而求其治,犹航于断港绝流,以蕲至于海也,庸有济乎?

2 . 刘沅曰:九四在震初,不中;以阳居阴,不正,动而不已,是恒于所不当恒

者,如田于无禽之地,久终无得。三有德而不恒,四能恒而无德,是以恒必利贞。

3. 吕枏曰:君子久于仁义之政,则下足以化民;久于仁义之谟,则上足以正君

,舍是而恒焉,则虽术之如彼诈也,行之如彼久也,只以滋乱耳,田何所获禽乎?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程传的解释最有特色: 五应于二,以阴柔而应阳刚,居中而所应又中,阴柔之正也,故恒久其德,刚为贞也。夫以顺从为恒者,妇人之道,在妇人则为,故。若丈夫而以顺从于人为恒,则失其刚阳之正,乃也。五君位而不以君道言者,如六五之义,在丈夫犹凶,况人君之道乎!在他卦六居君位而应刚,未为失也,在恒故不可耳。君道岂可以柔顺为恒也?

咸卦始而男下女,所以致其感,否则情睽。恒卦终而夫刚妇柔,所以制其义,否则道悖。必合咸恒二卦之义,夫妇之道始全。

刘沅对该爻辞也有一定的见解:六五以柔中之德,应二刚中,长久不变是恒其德也。妇人无专制之义,当从一而终,其吉乃其贞也。然以柔从刚,久而不变者,妇人之贞也,非夫子之义,故吉凶异。

上六,振恒,凶。
    振者,运动而无常也,也就是快速抖动。振恒也就是躁动不安,不能守恒,居恒之终,处震之极,恒终则变而不能恒,震极则动而不能止,在上而动无恒,必然招致凶险。
  程传 :《恒》极则不常,震终则动极。以阴居上,非其安处,又阴柔不能坚固其守,皆不常之义也,故为振恒,以振为恒也。振者,动之速也。如振衣,如振书,抖擞运动之意。在上而其动无节,以此为恒,其宜矣。
 
<四>、  总论 还是引用邱氏富国的论述:恒中道也,中则能恒,不中则不恒矣。《恒》卦六爻,无上下相应之义,唯以二体而取中焉,则恒之义见矣。初在下体之下,四在上体之下,皆未及乎恒者,故泥常而不知变,是以初浚恒,四田无禽也。三在下体之上,上在上体之上,皆已过乎恒者,故好变而不知常,是以三不恒而上振恒也。唯二五得上下体之中,知恒之义者,而五位刚爻柔,以柔中为恒。故不能制义,而但为妇人之吉。二位柔爻刚,以刚中为恒,而居位不当,亦不能尽守常之义,故特言悔亡而已。恒之道,岂易言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