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有座龟背城,城北荡河有座500多年的广济桥

 建安视觉 2019-03-17
  河南有座龟背城,城北荡河有座500多年的广济桥。
 

河南汤阴县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旧时分外城、内城。外城圮时无考,内城墙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汤阴县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东西中心大街高高隆起,从地形上看,整个县城颇似龟之背壳,两条南北大街,为其四肢;头东尾西,东门外南北两侧原各有一眼水井,为其两目,所以老百姓称其为龟背城。

 

 汤阴古称荡阴,因在荡水之南得名,公元前350年后,出现荡阴地名。汉高祖二年(公元205年)置县。《说文解字》对字解释:水出河内荡阴东入黄泽。为汤之古音,传后人为简省,去草字头改为汤。一说上有温泉,水温如汤。古代黄河曾流经县境东部,四千年前这里已具有相当水平的农业生产,处古代政治文化中心地带。

  北魏《水经注》载:荡水出县西石尚山泉,流经其县……县因水以取名也。”有水便有桥。在县城西北的北汤河上,有一座名桥叫汤河桥,又名广济桥。
 

 该桥连接之路原为古代驿路,是南北往来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万历二十一年(1693)重修。该桥长,宽,引桥宽,为五孔弧形石拱桥,白石质地。

 

 中拱与次拱龙门上下游均浮雕吸水兽,造型生动。两侧分别雕有以云纹为底的飞龙、飞凤,边拱满饰花草和缠枝纹。这里曾为明清时期的驿路,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

  汤河桥建成至今虽历经500余年的风雨沧桑,但是由于结构合理,石质优良,又经之后的多次维修,至今保存较好。只是由于此处地势低洼,1996年在桥的东侧又新建桥梁一座,该桥遂成为人们观赏游玩的去处。
 

  整座桥的桥型稳重,外型美观、雄伟,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搜索

复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