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诚勿扰识人课——如何分析人物

 tylzgl 2019-03-17

您想了解别人吗?

如果您认同“ 人同此心,性同此理。不识本心,求法无益”,那么,您自然就会同意下面一句话:

想要了解别人,就要先认识自己。

清一山长在齐家智慧课里,教了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两个工具。

01

其中第一个是: 价值观排序。

价值观是人对世界事物的价值判断。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眼里,价值高低,可能截然相反。有人追求金钱至上,有人追求智慧第一,有人把亲密关系排在首位,有人视国家民族大义高于一切,有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所以,叔本华说,我们活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世界就是我的意志。”这句话翻译成齐家智慧课里的语言就是:

世界本来是简单的,是我们把它搞复杂了。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大多数人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看到的世界,我们都在用自己的价值观排序体系去丈量这个世界,看到了各各不同的世界。

所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的第一第二第三价值观是什么?别人的价值观和我的有什么不一样?

看清了这把尺子,我们就有点看清自己了,也有点认识人性了。

此其一。

02

其二,山长教了我们的第二个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工具: 心理模式。

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心理模式的基本原理: “趋利避害”。

如果一个人贪求的是舒服、安逸、掌控、安全、尊重、幸福、被爱、赞誉、肯定,他的心理自然就会趋向于这些“利”,同时他也就讨厌辛苦、艰难、失控、危险、奴役、痛苦、不被爱、鄙视和否定,从心理上逃避这些“害”。

举个例子,一个喜欢掌控的女人,会“趋”向于什么样的男人呢?自然是一个乖乖型的男人。

同时,人身上会有多种心理模式。比如,从小被一位既会控制人又会服侍人的母亲养成乖乖孩的男人,很可能就有两种以上的心理模式: 他既趋向于“尊重和独立”这种没有被满足过的“利”,所以心理上他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同时,他也趋向于“舒服和安逸”这种他享受已久的“利”,希望继续保持下去,所以在心理上他又舍不得离开母亲。

心理是行为和语言的前导。由心理模式再来预测人的语言和行为就不太难了(由因到果)。

反过来,由现在的行为和语言倒推出他的心理模式(由果追因),这样的难度要稍微大一点,因为相同的行为和语言可能来自不同的心理原因,与此同时,还因为人往往有多种心理模式(称之为心理结构),所以会表现出叠加效应,呈现出丰富、变化、反复无常的语言和行为。有时候,这会让人感觉困惑,仿佛人是很难琢磨的。

怎么办?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感受力+思维力”这一组能力了!

感受力,是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力,能敏锐的捕捉不经意间一闪而过的信息。

思维力,则是一种环环相扣的推理分析能力。

也许你会问,这两种能力,是天赋所赐吗?

答:非也!谁的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这两种能力,是后天不断训练的结果。只要用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加以练习,不怕犯错,不怕丢丑,有耐心,精进,我们的感受力和思维力都会越来越好的!

03

那怎么训练这一组能力呢?

可以按照 观察假设+验证排除的两步骤,开展训练。

1观察到一个事实,并尽力去感受这个事实的多个细节和方面。

2假设这一事实(比如语言和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一开始也许您只能列出一到两个,没关系,别气馁,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多和伙伴讨论请教,自然就会越来越周全。

3然后,推演原因和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那么这个原因就应该被排除。剩下的就是可能性比较大的原因。

4在接下来的后续观察中,用感受力收集更多的信息和事实,一次一次验证、排除,直到最终找到最合理的原因。

1和2是第一步,3和4是第二步。第一步是观察假设,第二步是验证排除。

这两个步骤,用在他人身上,就是识别人性。

用在自己身上,就是古代禅宗教育中的“参念头”,是一个追求念念分明,逐步看清本心的训练过程。

也许您会问: “我也看到了这个事实,我也罗列出了‘自认为合理的原因’,但是被批没有逻辑联系,我怎么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呢?怎么判断是否合理呢?”

这里介绍几个我自己常用的原理级的“诀窍”,我们共同探究探究。

第一条原理,是道家智慧的“一动分阴阳”,它告诉我们有为法必然带来缺憾和代价。

第二条,也是来自道家智慧,叫做“阴阳互补协调”,也可以称为“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逆则成仙顺则成人的教育法则就是从这条原理推出来的必然结果。

第三条原理,是有关常识的原理,是最根本的原理,叫做“道法自然”。有人会问常识从哪里来?答案是从自然中来。这里说的自然,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nature,道家讲的自然包括了:天,地,人。天: 自强不息之朗朗。地:厚德载物之淳淳。人: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和由此引发的心理结构。我们人的价值观和心理模式(常识),绝不是凭空而来的!道家是真正的科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之谓也。

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我们是很幸运的,在这方面,今日学堂的教师团队在山长的带领下,已经给了我们极佳的示范,而且网上有大量的分享资料,只要我们有心,好好跟随学习道家智慧,就能提升了。我也是有幸参加了一次今日学堂陈静老师讲解的示范课,所以才促成了2月2日为“澳洲幸福读书会”分享《非诚勿扰》识人课。希望这次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结结

以上方法可以总结为2+2+2+3

价值观排序+心理模式,是强有力的两个工具。

感受力+思维力,是重要的两个能力。

观察假设+验证排除,是思维推进的两个步骤。

三条道家智慧,是我们感受力和思维力运作背后依循的原理。

2+2+2+3,不断应用这两个工具、两个能力、两个步骤,三条原理,那么,我们识人的智慧就会不断提升,越来越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在教育,生活,事业中越来越能明察秋毫。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后梳理总结的“路子”,谨供参考,更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愿我们共同成长,力争做一个自由、清醒、有尊严的行走在地球的人,这也是山长对我们每一个清粉的期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