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 【北宋】李朴

 昵称091203 2019-03-17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明月   秋色   中秋   银河   月亮   赏月  

致中秋—《中秋》唐.李朴 - 程润之 - 爱看云的人

【译文】

       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象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这圆月之夜,我仿佛看到玉兔在从桂枝边灵巧般跳跃,想落到人间。妖蟆呀你休要用你的阴影挡住我专注的眼神。玉兔啊,你别落下,今夜我打算在银河更加清澈的时分,坐上仙人的木筏,与你相约仙境,携手共渡这美好时光。

【译文】


一轮皓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万籁俱寂,唯有清风徐徐;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颈联明白意思就行了,没直译的必要,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

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注释】

皓魄:明月。亦指明亮的月光。

宝镜:喻月。

仙籁:犹仙乐。比喻美妙的音乐。这里指风声,言月静风闲。

狡兔、妖蟆():皆月中之形,兔能生光,蟆能蚀魄。狡兔当指玉兔,妖蟆当指  圆月中的阴影如蟆。

灵槎(chá ):能乘往天河的船筏。 

【赏析 】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从立意的角度看,李朴这首诗借月光的皎洁来写自己内心的纯洁高尚,立意新颖,构思奇

巧,颇具有独创性。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

       李朴(1063-1127)字先之,虔州兴国迳口(今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凤冈村)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六十五岁绍圣元年,(公元一〇九四年)登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佑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忌者欲挤之死,朴泰然无惧色。徽宗即位,召对,言甚切直。蔡京恶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罢为四会令。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高宗初,除秘书监,未至卒。追赠为宝文阁待制。朴著有《章贡集》二十卷,《宋史本传》及丰清敏遗事并传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