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家诗(一百二十九)——中秋

 童蒙弘文馆 2021-01-25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七言律诗部分。这一次,我们要来一起品鉴的是来自于宋代诗人李朴的《中秋》。惯例还是先介绍一下作者,李朴,字先之,宋代诗人,进士及第,为官敢于直谏,不畏权奸,曾任国子监教授、祭酒的官职,南宋初年任秘书监,其著作有《章贡集》二十卷等。

我们来看是的题目“中秋”,显而易见,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节的作品。我们知道,从古至今,以中秋为主题的诗词及文学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那这首诗能够在如此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千家诗”系列,则必然有他的独特之处。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首作品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

先来看首联“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皓魄(这里读作‘霸’)”是指白色的月光。古人将月光初生或将灭时的微光称为“魄”。“仙籁”即仙界的音乐。所以,这两句诗所形容的就是,中秋时节,明月当空,就像一面圆圆的宝镜升到了天上,而云端里,一片寂静,万籁无声。

再来看颔联“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平分秋色”即把秋色分成两半,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天的中间,所以说“平分秋色”。“云衢(读作‘渠’)”即天上的道路。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说,这一轮满月刚好将人间的秋色平分两半,它长久的陪伴在天上,将云间的道路,照的千里通明。

接着看颈联“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狡兔”是指月中的玉兔。传说在月中有玉兔在捣药,也有一种说法是月亮的光辉是玉兔在月中所散发出来的。“弦”即弦月。阴历每月初八初九,可见月亮的西半边圆,称为“上弦月”,同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可见月亮的东半边圆,称为“下弦月”,之所以称“弦”是因为此时月形如弓。“妖蟆(读作‘魔’)”是食月的蛤蟆。传说月亮有圆缺,就是因为月中有蛤蟆食月的缘故。所以,这两句诗所描述的意思就是,此刻月圆之时,即便狡兔想从弦外落去,也没有弦月的样子,不会使月亮的光辉减弱分毫,就连那食月的蛤蟆也休想在眼前出现。

最后看尾联“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槎(读作‘茶’)”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筏子。“灵槎”即可以在天河中泛游的筏子,传说天河与海相通,住在海上的人每年的八月都乘槎到天河里游玩。“拟约”即打算相约。“同携手”即一起手拉着手。“更待”是且待的意思。所以,这两句诗所要表达的含义就是,我想要约上一个同伴,等到银河彻底清澈的时候,一起乘坐着灵槎,手拉着手,遨游太空。

我们看,中秋佳节,一轮明月当空而照,就像是一面宝镜一般清澈明亮,而在这皎洁柔美的月光之下,一切都显得那样的静谧,那样的清幽。感受着这样的气氛,诗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在广袤无垠的月夜里,感受着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象。面对着此情此景,诗人不禁心情大好,他以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用调侃幽默的笔触,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圆月的光辉与可爱,显得极富趣味性。在诗的最后,他更加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力,竟打算约上同伴,乘着灵槎,一起遨游在银河之上。这样的写法,不禁让我们无比真切的感受到诗人的那份喜悦和畅快,同时也使得那远在天际的明月、银河,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随时让我们去感受,去欣赏,使得那份皎洁和清冷变得亲切、温暖、活波起来。而这正是这首诗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