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不韦死后留下三句话

 山地之仔 2019-03-18

 傻眉楞眼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另外吕不韦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在政治上,吕不韦通过扶植秦国质子异人,从而进入秦国政治核心,也完成了由商人到政治家的华丽转身。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年用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门下食客3000余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即秦始皇,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在军事上,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在著书立说上,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成语的由来。

但是后来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集立身、立功、立书为一身的能人,他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背后有什么奥秘?他曾在《吕氏春秋》中写下了自己成功的三条铁律:

第一,欲胜人者,必先自胜。讲的就是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战胜自己,才有可能去战胜别人,“自胜”里面含有“自律”的意蕴。

第二,欲论人者,必先自论。就是说议论别人之前先要认清楚自己,这里强调一个人做事要光明正大,重在培养自己的德操。

第三,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想要了解别人,先要了解自己。强调在识人上不能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要先全面的了解自己,才能客观的去分析别人。

吕不韦的这三句话,可谓是千古哲理,凡是能够做到这三条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