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举

 杏坛归客 2019-03-18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个“举”字很形象,于省吾先生认为甲骨文①就是“举”字的初文。其下是一个大人,双手举起一个小孩(子)。可见这是个会意字。②是金文的形体,是四只手对举的意思。甲、金文都是会意结构。可是到了小篆③则变成形声字了,其上中是“与”,表声;其下是三“手”,表形。④为楷书繁体字。⑤是简化字,是草书楷化体。

《说文》:“举,对举也。从手,与声。”释义是对的。但说“从手,与声”是仅就“举”字的小篆体分析的,不够全面。从上面所列的形体看,“举”字的本义就是“举起”或“抬起”,如《新五代史·杨行密传》:“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由“举起”义又可以引申为“攻下”或“占领”,如《谷梁传·僖公二年》:“五年而后举虞。”就是说:五年以后占领了虞国。“举”字还能从实词转化为虚词,即范围副词“全”义,如“举世无双”等。

请注意:古文中的“举错”,多指“起用和废置”意。但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举错必当”却为“措施一定要得当”的意思。可见这里的“错”字实为“措”字的假借字。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从手,與声。“举”字始见于金文,从犬,與声,义为举荐。中山王壶:“举贤使能。”小篆从手,本作擧。清邵瑛《说文群经正字》:“今经典作举。隶变汉碑多如此作,今俗因之。”可见,隶变以后,举的下部由“手”变为“”。在归部上,后世辞书多将举归入“臼”部。本作擧,是舉的本字,简化作举。本义是双手向上托物,向上伸。所以和手、脚有关都可用举,如举手、举踵;相关的动作也用举,如举止、举措。《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从手,引申出拿着、执持等义。又引申为升起。由上升义引申出举荐、推荐。与手、脚的动作有关,又引申出带领、发动、演奏等义。(方东杰)

——李学勤《字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