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的造纸技术,遗失的仁化“长江玉扣纸”

 仰望太空生敬畏 2019-03-18


(仁化县长江镇广州会馆遗址)

根据《后汉书·蔡伦传》明确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一些学者把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在仁化长江镇,一种与2000多年前“蔡侯纸”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的古老造纸术,在经历千年的风云变幻流传下来,这就是“长江玉扣纸”。

玉扣纸因其“光滑柔韧、莹润如玉”的土纸有着独特的“防腐保鲜”功效,深受当时的书商、书法家青睐,一度成为皇宫御品。100多年前,“长江纸贵有胜洛阳”的“长江玉扣纸”不仅热销广东全省,甚至远销东南亚各国,大量典籍与书画作品都承载于上等玉扣纸之上而世代流传。

因长江玉扣纸的盛行,大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来往商人不断,甚至于设置了商会会馆。如今走在长江镇的街头,拐过历史的巷口,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的会馆遗址,静静伫立在时光下,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图片是最直接的说明,一步一步的人力投入,古老的制作手法,见证神奇的纸张生产过程

制作工艺,用石灰浸泡竹子,压碎(看到这个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杠杆原理)

压缩成大叠,再一张一张分开

将纸一张张分离出来再摊开烘干

烘干后,依次叠好,切割整齐后打包即可

仁化的乡村景色

仁化县长江玉扣纸制造工艺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东汉蔡侯纸,该工艺有史料记载的传承关系则可追溯到清光绪乙酉年间。

清朝、民国期间,长江玉扣纸生产业的日益扩大,全省有40多号纸商在仁化开业,仅长江镇就有31号,年购销量高达4万至5万担。生产出来的玉扣纸不仅方便普通百姓,更是古代文人墨客绝佳的书画用纸和官府的官文用纸,长期远销我国港、澳及东南亚各国,被人誉为:“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据说用于作账簿的玉扣纸,用毛笔记账后很难涂改,有效地保持了商界信誉,深受商人喜爱。另外由于其防腐性强,也用于家族里面族谱记载,有着非凡的意义。医院里面包装药丸的纸也多用玉扣纸,保证药丸的干燥安全。当时广州、梅州等地多用玉扣纸包鸡制作“盐焗鸡”等名菜,脍炙人口。

“长江玉扣纸”造纸共有选笋、压榨、磋笋、抄纸、切割等大大小小22道工序,其中最难学的就是“抄纸”。“抄纸”的时候端得不好,出来的纸张就会不均匀,就会出现废纸或烂纸,浪费人力物力。因此这种低效率的造纸技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生产需求,再加上土法造纸工作强度大,每天5点半起床,工作时间将近13个小时。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更愿意出外打工。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长江镇的造纸技术只是作为历史遗产而保留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