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胆胃传导疾病的问题 【原文】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1,恐人将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译文】病人经常呕吐,常常吐出苦水,常叹气,心中感觉忧愁不安,就象害怕有人将要抓捕似的感觉,这是病邪在胆,气逆于胃的症状。吐出胆汁就会感觉口苦,胃气上逆就会导致吐出苦水,所以称这种症状为呕胆。治疗应取足三里穴,使上逆的胃气下降,刺足少阳的血络来抑制胆气上逆,根据病症的虚实情况来祛除病邪。 如果病人饮食不入,隔膜阻塞不通,这是病邪在胃脘的症状。病邪在上脘则刺上脘之穴,抑制病邪而使上逆之气下降;若病邪在下脘,则刺下脘之穴来消散祛除病邪。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胆胃传导疾病的问题,呕有苦,胆气逆在胃也。胆气欲升,故长叹息以伸之。病则胆气虚,故心中忧愁不安。病在胆,逆在胃,木邪乘土也。胆汁通于廉泉玉英,故胆汁泄则口苦。胆邪在胃,故胃气逆则呕苦也。取足三里以下。胃气之逆,刺少阳经之血络,以闭胆逆,调其虚实以去其邪。如邪在胃上脘,则不能受纳水谷,故当抑而下之。如邪在胃下脘,则不能传化糟粕,故当散而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