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母稔(潮汕小吃之二十八)

 一葉一如来 2019-03-18

鸭母捻是潮州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原名为糯米汤圆。

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传统制作要求严格。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馅约15克。鸭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

传统卖鸭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馅各不相同,为区分每粒馅的不同,在包的时候,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等,各有记号。

五六十年代,汕头广州街口有一间老牌甜汤店桂昌园,其经营的甜汤以鸭母捻最负盛名。它实际上是一种包有馅料的甜汤丸,馅料通常是以芋泥或绿豆沙、乌豆沙等为主料,加上芝麻、花生末,瓜册片等作配料,口感清甜且带有香味,滑软顺喉,多食不厌。一般人家或其它甜汤店制作此甜品,只选用上述主料中的一种为馅。桂昌园的均包有二种馅料,且比重各不相同。一般甜汤店制作的甜汤丸为圆形,桂昌园却把它做成很像鸭蛋的椭圆形状,并将比重不同的两种馅料分置于椭圆形的两端。当锅子里的甜汤不停沸腾时,这种两端各包两种不同比重馅料的甜品则乍浮又沉,乍沉又浮;或者这端沉了那端浮,这端浮了那端又沉。就像小鸭子戏水时忽而浮于水面忽而潜入水中那样。是故人们将它叫做鸭母捻。

还有一种解释,这种汤圆过去形状大如鸭蛋,鸭蛋潮州话又叫鸭母卵,故称为鸭母捻;

鸭母捻的特点是形状洁白如去皮荔枝,清香软滑,刚煮熟的好吃,煮得过熟的也好吃,各有特色。

鸭母捻的来历:据传,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清代水粉汤圆用水粉作汤丸,滑腻异常,中用松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亦可。水粉的制法:以糯米浸水一日夜,带水细磨,用布盛接,布下加压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备用。此法一直流传。

鸭母捻的做法:将糯米磨成浆,压去水分,调成糯米浆皮分别包裹豆沙、芋泥等馅料,揉搓成形似鸭蛋状,放入糖汤煮熟。鸭母捻类传统制作要求严格,其皮要选用正逻糯(即泰国糯米),放水中浸2小时,然后用石磨磨两次,第一次磨毕放桶中,第二次磨完后就要挤干水分,揉皮时再加水,这样制成的皮就十分软滑。鸭母捻的馅有四种,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

鸭母捻的特色:鸭母捻的特点是形状洁白如去皮荔枝,清香软滑,刚煮熟的好吃,煮得过熟的也好吃,各有特色。

     给我侄子做下广告:

  小时候总记得这种熟悉的味道.现有泰国双袋鼠糯米粉做表皮,喜欢这种皮有韧性吃起来超级劲道的感觉最爱的是夹馅里的奶黄流沙上口有沙粒感,清甜而带有香味,软滑顺喉入口即溶,由正规食品公司生产的春日暖汤圆之【最爱糖水潮汕鸭母捻】,一盒8粒23元,

  吃材:银耳,桔皮,糯米,流沙蛋黄馅

  大家需要可以向我侄子联系购买。电话:134333011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