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诗写春意不写桃红柳绿、飞燕啼鸟,却写卑微之物,反收千古奇效

 acerbookstore 2019-03-18

一说到春天,人们眼前马上会浮现出桃红柳绿,暖风细雨,莺歌燕舞,冰融雪化。脑海中也会迅速迸出古人笔下关于春天的名篇佳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一些,自然是人们观察、感受到的,也就是说春意已经很深了。这一类诗篇是关于春天的诗词中最多的。也许欣赏多了万紫千红,杨柳春风,人们已经开始审美疲劳了,慢慢感觉不到新意了。于是,有的诗人便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角度来写。

中唐诗人韩愈的《春雪》一诗便格外引人注目: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在这首诗里,诗人写到了小草(草芽)报春,同样,他的另一首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成为人们激赏的佳句。宋人苏轼笔下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和张轼的“春到人间草木知”各有妙处。除了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篇外,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刘方平,他在诗中写春意,却又有另一番风采,别有一种清新脱俗的韵味。他的《月夜》一诗是为人传诵的千古名作。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大意是: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首句“更深月色半人家”,诗人写月色,不写明月千里,却写只照“半人家”: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显然诗人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月光斜照,这是一种很真实很自然的现象。同时,从绘画的角度来看,如此着色,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这要比让描写的景物全都搽上一层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艺术美。所以这一句被诗家赞为佳句。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用互文手法,写出了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这样就从时间推移的角度,印证了此时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于是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语言学家刘征在《唐诗随评》中评论此诗:“唐诗中,借助其他景物来反映月色,是这首诗独到的手法。在一种静谧的乡村世界,给读者带来了清新、和谐的感觉。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是备受人们称道的名句。这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蒙曼老师在谈到这两句时说:刘方平真的不得了,他写“虫声新透绿窗纱”,用那么幽微的,看起来不太可爱的意象——虫子,来写春意。这个时候,也许是惊蛰时分,虫子都动了,虫子都鸣了,我们从虫子的行动感受到春天来了。春天是万物欣欣向荣,不仅仅有桃红柳绿,不仅仅有千里莺啼,甚至连卑微如虫子,也能够感受到春天,也能够用它的生命节奏奏响春天。

此外这两句更给人以清新可爱的感觉。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诗人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虫声本来已够清脆悦耳的了,再让它透过“绿窗纱”来筛滤一遍,似乎是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音全都清除掉,剩下的全是悦耳的声音了。从虫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全诗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谢馥春旗舰店 飞燕胭脂 5克无刷/3克含刷 二选一古风口红眼影腮

猜你喜欢

国货谢馥春古典彩妆飞燕胭脂 古法胭脂 5克 可做口脂口红眼影腮红

猜你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