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滚印成为收藏新宠——(三)时间和地域划分

 bux1964 2019-03-18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主办的核心期刊《文物天地》2月新年贺岁刊发表了《滚筒印章成为珠饰和印章收藏新宠》,该文是珠迹美术馆新书《滚筒印章——文明的起源》的前言节选,这是体制内首次重视,把珠迹美术馆作为印珠领域的领跑者向全国推荐,奏响了3月底新书发布会的前奏!

本套书只发布366套,预订方式见文尾。

珠迹美术馆的公众号将分五期连载该文,每周三更新,并选取了五首经典老歌,作为配乐,希望您读书听音乐,快乐充实每一天。

本文中17个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滚印,均来自北京珠迹美术馆馆藏,3月30日发布的新书中包括300件珠迹美术馆馆藏精品滚印,25万字的详尽解读,1000多张高清图的馆藏比对和分析,同期历史背景、艺术形态、艺术品和建筑风格的逐一梳理,一定让您获益匪浅,踏上古代艺术品收藏研究的捷径!


目录

点击下方链接,可阅读已发布文章

(一)什么是滚筒印章

(二)滚印的收藏、考古与拍卖

(三)滚印的时间和地域划分

(四)收藏研究滚印的建议

(五)私立博物馆滚印收藏现状


两河流域文明的滚印涉及的主要时期有10个,按照年代顺序分别为:乌鲁克文化期(约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由于乌鲁克晚期的滚印数量极为稀少,实际可以找到的最早的滚印多来自杰米代特·纳斯尔时期(图1))、苏美尔早王朝(图2)、阿卡德帝国(图3)、乌尔第三王朝(图4)、伊辛和拉尔萨王朝(图5)、古巴比伦王国(图6)、古亚述王国(图7)、加喜特王朝(图8)、中亚述帝国(图9)、新亚述帝国(图10)、新巴比伦王国(图11)、阿契美尼德帝国(图12)。

图1 杰姆代特·奈斯尔时期(约公元前3100年~前2900年)的滚印,水晶材质,最早的滚印

图2 苏美尔早王朝(约公元前2900年~前2371年)的滚印,青金石材质,被称为最罕见的皇家蓝

图3 阿卡德帝国(约公元前2334年~前2193年)的滚印,绿泥石材质,农业用官印

图4 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3年~前2006年)的滚印,蛇纹石玉材质,金属匠用官印

图5 伊辛和拉尔萨王朝(约公元前2025年~前1763年)的滚印,青金石材质,被称为最罕见的皇家蓝

图6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的滚印,赤铁矿材质,觐见题材神的侍从典型器

图7 古亚述王国(约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的滚印,赤铁矿材质,来自安纳托利亚的殖民地

图8 加喜特王朝(约公元前1595年~前1155年)的滚印,红玛瑙材质,供奉于神庙

图9 中亚述帝国(约公元前1363年~前1000年)的滚印,黄玉髓材质,官印

图10 新亚述帝国(约公元前935年~前612年)的滚印,红玉髓材质,神的用印

图11 新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626年~前539年)的滚印,缠丝玛瑙材质,占仆师用印

图12 阿契美尼德帝国(约公元前550年~前539年)的滚印,缠丝玛瑙材质,横跨亚欧非三个大陆的世界最强帝国,最后的滚印

这3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两河流域是西亚文明的中心,也是滚印艺术发展的核心地区。受其影响,周边的叙利亚(包括古叙利亚诸王国(图13)、米坦尼王国(图14)等)、伊朗(以埃兰王国(图15至图17)为主)以及波斯湾地区(迪尔蒙文明)、安纳托利亚地区、塞浦路斯等都先后使用过滚印。乃至远及爱琴海域和印度河谷、中亚巴克特里亚等地区,随着商人的移动,也留下了滚印使用的遗迹。

图13 古叙利亚时期(约公元前1800年~前1600年)的滚印,赤铁矿材质,埃及元素是两河和埃及交流的重要证据

图14 米坦尼王国(约公元前1500年~前1300年)的滚印,赤铁矿材质,与印度-雅利安宗教中的密特拉崇拜有关

图15 古埃兰时期(约公元前2700年~前1600年)的滚印,缠丝玛瑙材质,神的用印

图16 中埃兰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前1100年)的滚印,缠丝玛瑙材质,埃兰和巴比伦交流的重要证据

图17 新埃兰时期(约公元前1100年~前539年)的滚印,缠丝玛瑙材质,政府审计员用官印

约公元前3500年,以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为首,发展出了最早的文明。此后经由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加喜特人代代传承,闪米特人、胡利安人、印欧人和埃兰人又将文明的种子播洒到了遥远的地中海沿岸和中亚。我们将看到这种文明的传承体现在滚印的图像上,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到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再到古巴比伦王国,类似的题材和人物反复出现,比如宴饮的神祇或国王,比如和野兽搏斗的英雄。同时,制作者们也试图在母题上加上自己熟悉的文化的烙印,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滚印上,诸神多为威武的站姿,而在此前的时代他们多数是坐着接受凡人的觐见,该时期滚印上往往出现大量的“填充元素”,既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纹饰,如狗、苍蝇、鱼等;这反映了阿摩利人的审美和宗教观念——更多的元素可以使滚印纹饰的场景更为丰富,也能给予更多宗教或巫术的庇护力量。在这一时期里,我们将看到工艺的进步和滚印材料的革新。随着贸易网络的扩展,在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可以看到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和来自波斯湾的贝壳等材料被运用到滚印制作上,尔后则是来自印度河谷的玉髓和玛瑙。半宝石材质(如:水晶、玛瑙、玉髓等)的大量运用是滚印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受限于其遥远的产地和极高的硬度,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之前都只有极稀少的半宝石材质滚印实例,且以水晶和缟玛瑙为主。一份研究表明,使用解玉砂的砣具出现于古巴比伦晚期,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半宝石材质滚印的出现。加喜特王朝晚期开始,半宝石材质滚印的制作变得更为普遍,但是由于战乱导致的原料供应不稳定,该时期滚印的数量相对较少。与加喜特王朝相比,同一时期中亚述的滚印由于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显示出独特的地域特色。中亚述的滚印场景中出现了许多神兽和奇特的神话动物形象,比如带翼飞牛、飞马的形象,这些动物和神兽雕刻的神态凶猛、肌肉遒劲,这与亚述帝国的尚武个性是分不开的。新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最后的历史阶段,也是帝国扩张的顶峰。新亚述帝国的是第一个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大帝国。新巴比伦王国则是两河流域文明的最后辉煌。随着发源自伊朗的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的强盛,两河流域传统的文化逐渐融入了波斯文化,最终于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结束了两河流域文明,开始了波斯帝国的统治。新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滚印形式与前期相比,也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由于帝国统治区域辽阔,以及周边楔形文字文化圈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滚印呈现出鲜明的地区特征,后期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滚印带有明显的波斯特征,滚印上的楔形文字变成了阿拉米字母文字,并且逐渐走向了衰亡。毫无疑问,滚印的发展历史反映了古代科技的进步,乃至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