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款二手理财产品,你会要吗?

 妖城主 2019-03-18

昨天,我在招行APP进行信用卡还款操作的时候,留意到页面推荐的一款理财产品。

本来,我对这类收益跟货币基金差不多,但封闭期太长的产品没什么兴趣。但是,它有一个地方吸引住了我,就是具备可转让的功能。

(图片来源:招商银行APP)

 封闭期的理财产品

也可以转让了

这个买卖怎么交易?

这里的“可转让”,指的是投资者购买了原本是封闭期的理财产品,可以转卖给其他投资者,从而达到提前赎回资金的目的。

目前,已有多家银行推出了理财转让业务,比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宁波银行等。不过,从市场的普遍情况来看,现在的理财产品转让暂时还不支持跨行交易。

那么,这些可转让的银行理财产品具体是怎么进行转让交易的呢?

 Part-1 转让途径 

目前,这种可转让理财产品的转让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是卖方自行联系或通过银行理财经理找到“下家”,双方约定好价格后,到线下网点办理转让手续。二是跟我们买卖股票、基金那样,卖方通过线上平台将转让产品挂出去,让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需求来挑选购买。

 Part-2 转让价格 

在产品的转让价格方面,大部分银行都表示,完全由转让方决定。卖方可以按照产品当前的价格,也可以打折,甚至可以拆分按份额出售。

不过,为了防止价格乱象,部分银行有规定:价格由转让者来定,但是最高不得超过本金+持有期限的收益,最低可降至本金。

像是浙商银行的转让方式就有些特殊, 采用了一口价转让、协议转让、竞价转让3种更为开放的转让模式。

一口价转让:转让人先设置目标价格发起转让,受让人先到先得;

协议转让:指定一个受让人,以确定价格发起转让,受让人以约定口令的形式,来购买转让产品;

竞价转让:由受让人出价,出价最高者的可以成交,类似拍卖。 

 Part-3 转让时间和速度 

一般来说,推出可转让产品的银行都有明确规定,需要持有产品7天之后才能发起转让。

这个期限不算长,可能就有人想赚空子了。如果说现在去购买一款封闭期长达1年的产品,持有一两个星期就转让出去,是不是意味短期内可以赚到更高的收益?

非也,这种操作风险可不低喔。

银行只是提供一个转让平台,并不能担保你挂出去了,就一定会有人买。要是你的转让价格定得过高,那可能放上一个月都无人问津,人家直接跟银行买。如果你急于卖出去,恐怕还得降价出售,最终可能只是回本而已。

事实上,这种可转让的理财产品,偏向于利好买方,对卖方来说可能会吃亏。

对于买方而言,可以借此买入一些便宜货,未来收益可观。而对于卖方,特别是急于用钱的人来说,可以通过转让,将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提前变现。但是,卖方越想要尽快变现,在价格方面就得做出让步。

整体来看,这种操作方式还是双赢的,颇受投资者的青睐。中国证券报记者曾报道说,如果收益够高且期限合适,有很多投资者还是很愿意“捡漏”转让的产品。

转让业务早就有了

这个时候火爆

可是有什么内幕?

其实,早在2015年8月,浙商银行就在业内率先推出了网上个人理财产品的转让服务。不过,当时的反响并不大,没几家银行搞这个。那为何到现在,理财产品转让服务突然火爆起来了呢?

这得从2018年4月份,由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说起。

它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资管新规”。其中,该新规提出:

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随后,去年7月份,银保监会推出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就是“资管新规”实施后第一个出台的配套细则。

这个细则又明确指出: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应当为封闭式理财产品,并明确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退出安排。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退出日不得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日。

这一堆堆的,什么意思呢?

按照专家的说法,由于资管新规以及细则对期限错配的严格要求,这意味着像过去资产端投向较长期限的非标,难以用由目前主流的短期理财产品来支持。

说白了,就是政策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延长资产管理的期限,而目前则是短期的理财产品占了主流。

倘若银行将理财产品的期限拉长,那就不符合当前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他们可能会放弃购买。

银行这个机灵鬼,换了个法子,在推出长期理财产品的同时,提供可转让服务。如此一来,银行可以利用这种长期产品的高收益,以及兼具较好的流动性,来吸引投资者。

这种转让业务,既可满足大多数投资者的需求,又符合银行的发展需求,自然就火了起来。

兼具高收益与高流动性?

这是个捡漏的机会

但也可能是个坑

不过呢,大家可不要跟风,还是得结合自身以及家庭实际需求情况,来挑选适合的理财产品。

有的人可能贪图便宜,想通过转让的方式来捡便宜货,这点我可不建议。因为接手二手理财产品,也有很大的潜在风险。

例如,部分转让平台可能存在收取转让手续费的现象。而且,产品的预期收益并不代表最终的收益状况,有的产品前期的收益很不错,但是有可能你接手后,后期的收益状况并不如你所愿。

另外,对于短期持有者来说,未来的市场走向对其转让理财产品是有影响的。

举个例子,假设我购买了一款预期收益为4.5%的理财产品,封闭期为半年。我持有了3个月之后,就想转让出去。但此时,同样封闭期限的理财产品,其市场收益率升高了,普遍达到了5%以上。这个时候,大家更愿意去购买市面上的高收益产品。

我要想提高转让的成功率,只能降价出售,甚至有可能因为回不了本,而被迫继续持有,资金就被套牢了。

如果你想清楚了,觉得这种产品挺符合你的投资需求。我建议,在购买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这些注意事项:

第一,该平台是否收取转让业务的手续费。如果收的话,是由卖方还是买方,或者两者共同承担。

比如,招商银行的转让业务规定,如果双方交易达成,银行将同时向转让方和受让方收取转让金额的0.05%,且每笔不低于25元的手续费。

第二,该平台是否支持多次转让。目前,大部分可转让产品是支持多次转让的,但是也不排除个别情况。你买到的二手理财产品,可能是经过几次转让才到你的手里。如果平台有限制转让次数,到了你这里不能转让出去了,你就算想脱手也没法卖出去。

第三,建议选择信誉度高的大银行。一般来说,大银行的用户比较多,可供我们挑选的转让产品也更丰富一些。

反过来,购买了二手理财产品之后,如果你想转手出去,也有更多的投资者注意到,产品的流动性和成交率会更高一些。

此外,由于大部分可转让产品不支持跨行交易,都是在平台内部进行交易的,我们看不到市场的公开报价。因此,在购买之前,最好是货比三家,了解产品的实际价值,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最后,提个问题:假如你有一笔闲钱,短期内可能会用到,你会拿来投资可转让的理财产品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