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古今,在清新福建品味文旅交融下的灵秀与沧桑

 文澍阁 2019-03-18

 四堡是一块狭长的山中盆地,可耕之田奇缺,邹氏家族慧眼独具地选择了四堡。严厉的家训、家法和族规,以及来自于文化中原的耕读理念,使四堡的客家人明显有别于闽西山区的原住民。


日出而作,日落关灯睡觉的山区原始生活因为客家人的到来而有所改变,油灯之下是可教的孺子在“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即使如此,在万里挑一的科举制度下又有几人能够金榜题名?据记载:自明代中叶至清末,邹氏家族共有169人获得科举功名,但其中只有2人考上举人,绝大多数人都是“业儒不就”。


明万历八年(1580),在杭州当官当腻了的邹学圣(1523-1598年)顺手将苏杭先进的印刷技朮带回四堡,在雾阁村开起雕版书坊来。刚开始,这些“落榜生”给邹学圣打工,也只是刻刻版、帮着印刷印刷,至于包装、销售等等当然是让见过世面的人做去。后来,学艺学到家了,家底厚一点的人也就自已开起了印刷作坊,鼎盛时四堡居然星罗棋布着100多座中小书坊,60%的乡民从事印刷业。一个土里土气的乡村摇身一变,就成了闽西的重要商埠,来此贩运书籍的商贾络绎不绝。四堡因印刷品“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而成了明清两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四堡印刷业的兴起,细究起来除了人才优势之外,印刷原料可就近取材也是一大优势。雾阁、马屋四周盛产枣木、梓木、梨木和小叶樟,四堡人制作雕版所需的材坯和印书所需的油墨靠的就是这些木料。四堡周边地区传统造纸业的勃兴,解决了四堡雕版印刷业发展中所需纸张的来源问题。如长汀治平乡生产的玉扣纸、连城姑田生产的宣纸、宁化安乐生产的毛边纸等。这一切都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四堡的印刷品在价格上完全可以与京、宁、杭等地雕版印刷业竞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