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边塞诗人,岑参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一个。他的笔力,堪称雄奇,写出了“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磅礴诗句。 但其实,在岑参所创作的边塞名篇中,也不乏有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让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的。比如这首《逢入京使》就是其中的典范: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作于唐朝天宝八年(公元749),当时岑参34岁,在长安的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只得告别家人,远赴安西(今新疆库车县)上任。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前路未卜,不知归期。 踏上漫漫征途, 岑参一路走一路回头东望,远离故乡的心情只有那些曾挥手离别家乡的人才能体会。他把泪拭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连两个袖子也像眼睛一样湿润。不知道走了多久后,他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两人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但苦于马上相逢,没有纸笔,岑参只得托其捎口信,向家人道个平安。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对岑参的家人而言,远赴西域,生死难料,一声平安是最好的定心丹。最后一句“凭君传语报平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难怪《唐诗归》中有人赞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