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世界都在流行整理术,大家到底在整理什么?

 半梦书斋 2019-03-19

大约是七八年前吧,我偶然在网上搜到了一本书,叫《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是一个日本的女孩子,叫近藤麻理惠,台湾翻译出版的,读了非常受启发,曾经给很多人推荐过。那时候有关整理的话题,似乎还没有开始在国内流行。

后来,大约是2015年吧,我偶然看到有关整理的书籍,开始在各大网站和电商的书籍销售榜上大卖,很多都卖成了畅销书。但那时候我已经没有了买书再看看的冲动,毕竟,我七八年前就看过了,这本书当初给我的震撼尽消,也没有那么吸引人了。

但与我的冷淡和不感兴趣相反的是,这几年,特别是自媒体和付费课程开始流行之后,有关整理的话题居然越来越热,越来越流行。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很多人不断往朋友圈发开发整理课程的信息,居然还有专门替人做整理的顾问,也就是入户帮别人来做整理,收入竟然很不菲。

还真像崔健老老歌里唱的那样:“不是我不明白,这时间变化快!”还真是,才短短几年而已,整理,这个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举手之劳的动作,居然从书本传播到课程开发,一眨眼就发展成了一种职业!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前几天,我偶然上Netflix,居然在上面看到了近藤麻理惠理惠的实景节目,讲的正是我七八年前在书上看到的那些整理术。

在节目里,近藤麻理惠笑称自己看到杂乱无序的环境就会兴奋。而这个2019年元旦才上架的节目,半个月不到的功夫,不仅引得《福布斯》、《财富》、《纽约时报》等媒体竞相报道,还带动了美国旧衣服、旧书的二手物品捐赠,并带来了新的整理风潮。

其实麻理惠并不是最近才在欧美流行的,我记得在2015年我第二次撰文介绍近藤麻理惠的时候,她的读者群和粉丝就已经不限于日本和台湾了,早已经蔓延到欧美去了。大约2013年的时候,她首次在以整齐和纪律闻名的德国出场,不到三个月,她的书就印了三刷;在意大利,她的书一上市,就进入了总榜第65名!

在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整理术》首次出版后的第五年,她还不到30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时代周刊》“2015年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我记得当年同时上榜的还有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苹果CEO蒂姆库克等。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一个小小的整理术而已,何以畅销近十年而不衰,横扫欧亚美,每过几年就掀起一次不小的波澜和高潮,其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用我早几年读近藤麻理惠和近几年做整理的心得来回答,希望这些回答对你理解整理及整理术的流行,有所帮助。

1、整理纠正了我们认识现状的偏差

很多人对整理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认为所谓的整理,就是分出要和不要的东西,然后将不要的东西丢掉,要的东西留下来。

比如,我们在尝试清掉家里的东西或者做整理选择的时候,很自然会思考的逻辑是,把哪样东西丢掉?但这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向可能错了。

因为要“丢掉”,这样一来,我们设立整理的门槛就抬高了。因为任何东西在当初我们买回来时,都是有需求的,也是有理由的,而如今要丢掉,理由是什么呢?此时,你会发现,你能想到的“不丢掉”的理由,可能会多过“丢掉”的理由。于是,整理工作就难以进行和持续了。

对此,近藤麻理惠则是反过来说的,她说:现状是你拥有的每样东西都会被丢到,除非你说得出她应该留下来的理由

近藤麻理惠的说法,其实帮我们纠正了一种思考的惯性错误,就是“维持现状偏差”。曾经写过《卧底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提姆·哈福特,也是近藤麻理惠的粉丝,他在2015年曾经撰文谈过这个话题,他认为,他自己也犯过这种“维持现状的误差”。

近藤麻理惠认为,当“如何选择要丢的东西”变成主题时,其实就大幅偏离整理的焦点了。如果整理时只考虑“丢东西”,就会变得不开心。因此,她对于选择物品的基准,做出了这样的结论:“碰触时是否怦然心动?”

在整理时,把东西一件一件拿在手里,留下令你心动的东西,丢掉不心动的东西,这就是判断时最简单又正确的方法。

只留下令你怦然心动的东西,剩下的,全部毅然决然丢掉,其实不是在丢东西,是在纠正我们买东西和使用东西时的认知偏误,如此思考,整理的行为就完全不同了,难道不是吗?

全世界都在流行整理术,大家到底在整理什么?

近藤麻理惠

2、整理可以达到“收益递减”的效果

提姆·哈福特在解释“收益递减”时说:第一条裤子是必要的,第二条绝对有用,但完全搞不清楚怎么会有人需要第10或第11条裤子。有一个平底锅很好,但第5个平底锅应该几乎用不到。我爱书,但我拥有的书已经超过我此生剩下的时间有办法读的量,所以其中有些必须丢掉。

真正读过近藤麻理惠的书的人一定记得,麻理惠在书中曾经反复强调:“同类的东西全部集中后,再一口气判断”。实际上这种同类集中,就是一种绝佳的纠正“收益递减”的好方法。因为不集中,不足以发现“我们原来买了那么多相同功能的东西啊!”

想想看,当你把同性质和类似的东西收集在一起的时候,你发现同样功能的东西,你居然买了5件,你是不是觉得好傻?可能5条造型接近的裤子还不足以让你判断出来自己的智商的话,但如果是样子和功能都差不多的5个平底锅呢?如果你还看出来,你的智商就真的有问题了。

因此,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等“整理完卧室再来整理客厅”,先检查最上面的抽屉,再一个一个往下检查,这是一种非常致命的错误行为。几乎所有的家庭里,就算是同样的东西,往往也会分散收纳在两处以上,同一类物品,又不断从别的地方出现,此时,整理的意愿就很容易消失了。或者要整理出什么,早就忘掉了。

因此,在整理时,一定要按“物品类别”来思考,把同一类东西全部集中在一起后,再一口气做出判断,是非常智慧的一种判断方式。

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步骤如下:

全世界都在流行整理术,大家到底在整理什么?

(1)首先决定:“我要整理衣服!”

(2)接下来,把家里的衣服一件不剩地收集起来,摊在地板上,再堆起来,然后一件一件拿在手里,只留下心动的。

(3)接着就依照这个步骤,按照“物品类别”判断所有的物品。当衣服多时,可以按上半身、下半身、袜子、内衣等,做更进一步详细的分类,然后再一件一件地判断。

全世界都在流行整理术,大家到底在整理什么?

全世界都在流行整理术,大家到底在整理什么?

为什么这么件事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必要正确掌握自己目前到底拥有多少东西。大部分人都会因为东西梳理超出预期而大受打击,“原来我有那么多东西啊……”,似乎通常都会多达自己想象的两倍以上。因此,如果拥有多个款式相同的东西时,透过集中某一处,就可以互相比较,更容易做出“留下”或“丢掉”的判断。(出自《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全世界都在流行整理术,大家到底在整理什么?

实际上,不只是在家庭物品的整理中,如果你在工厂里整理过物品,你就会发现,同样的东西,比如说桌子,A部门申请过,用过,过段时间觉得用不上了清理出来了,B部门还在拼命申请买。所以,我以前在主导公司的6S整理的时候,在整理阶段,会要求全公司所有部门把物品区分后,登记,判断,然后集中在一个区域堆放。这样,我们就会发现非常多重复买的东西是什么了。因此,每当有部门再申请买的时候,我们都会要求先去看整理出来经过分类的东西,确定没有他需要的东西、或改造后可以买的东西之后,再买新的。这种方式,为公司节省了很多钱。

3、整理让我们正确认知“机会成本”

提姆·哈福特在文章中曾说:“我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买收纳用品,或者一间更大的房子,或只是买更多书柜,会产生财务成本。但因为你现有的东西压在箱子底部,害你没有办法拿来用,也会让你付出成本。”

近藤麻理惠的整理理念,就似乎是为了解决经济学家的提到的这种“机会成本”而设置的。例如,麻理惠说:“没有必要使用市售的收纳商品,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心动地整理完毕。“

以前在家里,每次太太在收拾整理物品时,为了让她有序并整齐漂亮地收拾好家里,我都会去买很多整齐、好看和漂亮的盒子,比如MUJI的盒子,或者宜家的盒子。

结果我却发现,本来是希望经过整理,来减少物品的放置,腾出空间,尽量节省金钱,少买和不买不必要的东西。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不仅没有起到这个目的,还额外多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来做整理这件事。

看过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后,我采取了她的建议,不再买漂亮好看的盒子回来用于整理,而是尽量就用现成的抽屉和箱子,用来整理和收纳家里的物品。

全世界都在流行整理术,大家到底在整理什么?

比如,以前太太买的很多的小东西,因为没出摆放,我就干脆让她放到了装鞋子的纸盒子里,码起来。说真的,我觉得鞋盒子真的是非常好的小物件收纳圣品,一是不占地方;二是,鞋盒子的设计尺寸标注化比较高,很容易可以叠放在一起;三是,现在的鞋盒设计的都很漂亮,码在一起非常好看。

另外一个让我解放了大量空间的,则是我的书。以前我的书有很多,实在是没有地方放了,于是我就干脆改造了书房,将书房整个的墙都改造成了书架,在上面放了很多书。但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书没有地方堆放。虽然我后来整理处理过好几次书,对空间的改善并不多

去年10月份,我干脆采用集中书籍处理的方式,除了践行麻理惠的同类集中的原则外,我还运用整理需要留下的东西,也就是觉得自己一定要看的书,然后把可看可不看,其实以后不会有机会看的书,统统整理出来,打包在二手书网(转转和多抓鱼)上处理掉了。这也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将我的书架整理得空出来了一半。

全世界都在流行整理术,大家到底在整理什么?

全世界都在流行整理术,大家到底在整理什么?

不仅如此,我还在更多的领域采用了这种方式。比如,陪太太去香港,她买完化妆品之后,我就在现场帮她把化妆品盒子拆掉,只拿着瓶子或者内包装的小管子回来。这样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好携带,易搬运。

即便是我过去嗜好的购书和买书,也开始全面转向电子化阅读。我现在90%以上的书都开始采用电子化购买和阅读。第一个好处是,我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成捆成捆往家搬书,占用很多的空间了;第二个好处是,购买效率大幅度提高,只要在iPad的客户端上轻轻一点,付账,书就可以看了,根本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还要等着书出来,去书店买,或者等待书邮寄到家。其实这样一来,也节省了很多买书中额外花的时间和等待的时间。

即便是如名片之类的东西,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收集回来,用一张张整理出来,用透明盒子装着,或者用专门买来的名片夹来存储,而是直接在现场扫描,存储分类。回来之后,只将极少需要存的名片留下来,95%以上没有必要保留实物的名片,都当天处理掉了。

实际上,在处理和改变书的购买和阅读之前,大约2015年开始,我就将我所有的文件和重要资料,采用电子扫描和OCR识别的方式,直接存储在云盘里了。好处是,从此出差,我不需要带一堆的东西,我只需要带一个手机、一个iPad、一个笔记本,几乎就可以应付一切的需要。需要的文件,我马上可以从云盘中下载下来,发出去。需要演示的文件,我直接用iPad演示,需要打印的文件,我在酒店的商务打印中心直接打出来,携带。

用空盒和收纳物品的组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原创到,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做无限的尝试,尽情享受期间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正确答案。

而用电子书替代纸质书,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以后我还是时不时需要买一些纸质书来看,但我认为其比例一定会越来越小,只到有一天,可能彻底从我的阅读中消失。

而在新年到来之际,我做得更为彻底,干脆淘汰了我的旧iPad和笔记本电脑,买了个触屏和键盘二合一的华为Matebook Pro电脑,我想,以后无论是办公、读书、写作,我在一个个电脑上就可以全部完成了。这样我的效率将会更高,而我为工作、阅读、写作付出的机会成本,将会更低。

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主题所关心的问题,就是近藤麻理惠风靡欧亚美的整理术,大家都学习整理术,到底在整理些什么?我认为,大家着迷的,其实不是整理术本身,也不是近藤麻理惠,而是跟我一样,由近藤麻理惠倡导的整理术所带来的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通过整理术,通过不断聚焦、思考和选择我们想留下的东西,我们该放弃的东西,而重新在思考我们的时代、生活和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