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毒性红斑(Toxic erythema of the newborn) 新生儿毒性红斑是最常见的新生儿脓疱性皮疹,可见于70%的足月儿,但早产儿罕见。发病时间可以发生在从出生到生后14天的任何时间,但通常在生后24至48小时之间。特征性皮损是边界不清的2-3mm左右的红斑、丘疹,数小时后红斑基础上形成脓疱,可孤立或成串分布。病变可能发生在除掌跖以外全身的任何部位,尤其是面部和躯干。生后发病的病例皮损会更集中分布,出现脓疱的概率会越高。皮疹持续时间通常为数天,也可在14天内反复出现。脓疱涂片Wright’s或Giemsa 染色显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15-20%患儿可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新生儿一过性脓疱性皮病/新生儿一过性脓疱黑变病(Transient neonatal pustular dermatosis/transient neonatal pustular melanosis) 约4%的新生儿发病,常见于出生时或生后数小时。典型皮疹为无红斑基础上大的松弛性脓疱,可见于面颊部、颈部、上胸部和臀部。脓疱数天内破裂,中心结痂,周边有领圈状细小鳞屑;深肤色个体遗留暂时的炎症后色素沉着,浅肤色新生儿色沉少见。因为色素沉着主要取决于肤色,所以“新生儿一过性脓疱性皮病”一词比“新生儿一过性脓疱黑变病”更为准确。脓疱涂片Wright’s染色显示含大量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婴儿肢端脓疱病(Infantile acropustulosis) 好发于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呈慢性复发性。病因未明,部分患儿起病前曾患疥疮。每次发作持续约7-14天,每隔2 - 3周复发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逐渐变短,每次发作的间隔时间逐渐变长,直到数月后自行缓解。皮疹为2 - 4毫米小水疱、脓疱,分布于手足特别是掌跖,伴剧烈瘙痒、烦躁。脓疱涂片Wright’s染色显示含大量中性粒细胞,偶见嗜酸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局部外用中强效激素有效,可暂时缓解病情。 嗜酸性脓疱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osinophilic pustulosis/ 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itis) 相对少见,病程呈自限性,持续数月至数年,反复发作。常累及婴儿,5-10月大男婴多见,新生儿也有报道。皮疹表现为头皮、额部以毛囊为中心在红斑基础上的脓疱,偶见于躯干,直径2-3mm。伴瘙痒剧烈,无系统症状。成人病例可同时感染HIV,但婴儿尚无报道。脓疱涂片Wright’s染色显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或见不同比例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通常在新病灶出现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局部外用激素可缩短单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但对整个病程没有影响。 脓痱(Pustular miliaria) 与排汗受阻或外泌汗腺导管断裂有关。无论早产儿或足月儿,在受热刺激后,均容易形成痱子,在生后第一周即可出现。好发于面部、头皮、躯干上部,间擦部位及衣物包裹处较明显,早期为成群的红色小斑疹,迅速变成红色丘疹或脓疱,脓痱通常与红痱合并存在。保持干爽或减少衣物包裹可好转。 新生儿头部脓疱病/新生儿痤疮(Neonatal cephalic pustulosis and neonatal acne) 出现在生后3 - 4周,数周到数月可自行消退,男女发病比例为1:1。目前观点认为本病是对马拉色菌的炎症反应。主要分布在双颊,但颜面其他部位、头皮、前胸也可累及。皮疹性质主要是红斑基础上的丘疹、脓疱,但无粉刺。该病与婴儿痤疮有明显区别:婴儿痤疮好发于男性婴儿,很少在生后3个月内出现,发病主要和内源性雄激素有关,除丘疹、脓疱外,也可见粉刺甚至偶有结节。有学者认为应该废除新生儿痤疮的命名,代之以新生儿头部脓疱病。一般皮疹可自行消退,无需治疗,也可局部予抗真菌药或氢化可的松。 (参考文献见下期文末) 编辑 | 画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