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己在臨床上的觀察,發現壓力很有可能是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留意到在確診的患者當中,有不少都正在經歷一些人生中的起伏,例如失業、離婚、親人去世等,蒙受着巨大的壓力。這時我會更加鼓勵病人積極面對病情,因為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力氣應付生命中的挑戰。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頭兩年至關重要,有超過八成的患者會出現關節變形;只要在發炎時使用合適的藥物加以控制,就可以避免出現這些不可逆轉的傷害。 類風濕關節炎是風濕病的一種,對於風濕病很多人或許都有錯誤的觀念,以為這是種老人病,並會在颳風下雨時才出現的關節痛症。而其實在西醫的角度,大部分風濕病都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並不與天氣有直接的關係。風濕病是一個統稱,較常聽到的包括痛風、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銀屑病關節炎等。患者因自身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免疫細胞攻打自己的身體,導致正常的關節、肌肉、皮膚或血管發炎。除了影響正常活動,嚴重的更會導致關節變形、傷殘,大大影響日常生活。 在眾多種風濕病中,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僅次於痛風,影響全球人口大約百分之零點五至百分之一。發病高峰年齡是三十五至四十五歲,當中以女士較多,大約三個女士對一個男士。醫學界其實尚未對發病的原因有確實的結論,但一般都相信當中有遺傳因素,例如家族中有風濕病的病例;其他誘因包括吸煙,因為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容易引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如果本身具有高危因素,再感染過濾性病毒就會刺激自身免疫系統,有可能誘發類風濕關節炎。 早期懷疑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徵,最明顯是身體關節有對稱性、且超過六星期以上的紅、腫、熱及痛這些發炎徵狀;有時患病亦會出現「晨僵」的現象,即一覺醒來時關節僵硬及難以郁動。當排除是外傷及過濾性病毒感染後,就建議盡快向風濕科醫生求醫。 |
|
来自: youxianlaozhe > 《疾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