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常年混迹于古玩城,假的见多了,发现一个和假的不对路的瓷器,有可能抱着冒险的心态去收藏,却得了宝贝,我想这种几率不亚于天上掉下来的真馅饼。很多时候,瓷器鉴定是先要“看真”、“研真”。大多数收藏爱好者还是一瓶不满就去混迹古玩城,常常看见一个点觉得有可能对,就仓促拿下。实际上很多造假,就是一点对,其他全不对;这就要求我们细心,全方位去鉴瓷。接下来的文章里也是对大家的一点点帮助,希望看完有所收获。 闻声辩器 购买瓷器时,除了要用(手感)之外,听也是很重要。 传闻民国初期有一位失明人士,以(凭声辩器)知名。他以指头叩敲瓷器的表面,即能辩知有无裂痕或缺崩;胎体质地好坏,是松软还是结实,是真品还是仿品。 像宋吉州窑黑釉圆琢器皿,我们有指敲下去时,真品声音沙哑,仿品则声音发(冷),反而比较清脆,这是胎质不同所致。 又像乾隆的彩瓷和青花瓷,后仿者器壁大多数轻薄很多,釉面也过细而且松软;所以我们用指头敲下去,,并没有真品那样沉雄坚致。由于官窑的真品修胎规整,厚薄均匀,故发声也均匀不像仿品那样,左、右、前、后的敲声也可能有些微的分别。真品从圆器的哪一边敲,发声都一样。 乾隆青花 乾隆五彩 完整无裂痕的瓷器敲下去声音应是响亮的,但像上述的吉州窑黑釉瓷器等则属例外。有裂纹的瓷器声音并不清脆均匀,有些甚至发出(卜)声或(拆)声。 单凭声辨器其实是不足的,我们必须兼用手与眼配合,鉴别瓷器的造型、釉色、款识、纹饰、胎质、釉质等等,互相印证。 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的瓷器鉴定专家在鉴定瓷器时,都是要上手的,这也验证了,瓷器看图片都是枉然的说法,瓷器仿造高手,仿造的绝对不是几百几千的作品。 手感有助鉴别 我们购买古瓷器,必须要手、目、耳三者并用,当有助鉴别。 用手摸,当然要小心。手感很重要,胎釉皆要细滑,不可粗糙而觉涩手、滞手。 手感亦指重量的衡断。瓷胎的重量有助我们断代。举两个明显的例子明代宣德的瓷器,胎体比较永乐时期为重:元代的瓷器均比较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个时期为重。 以清代的瓷器而言,康熙的五彩胎质细密,与其重量的比例相配。 雍正的瓷器,不论粉彩、青花与斗彩,胎体皆比较轻薄;大型些的瓷器器型规整,但是并不厚重。近仿者胎体重很多,上手可鉴,不能光凭眼看。 乾隆瓷器有手厚有薄,但上品质地一定细腻,厚薄适中,修胎规整匀称。 后仿者的器壁过于轻薄,胎质欠幼细。 嘉庆前期还可继承乾隆遗风,但后期的瓷器则近似道光时的粗率笨拙。道光的瓷器胎质日益粗松,因为密度细,故较轻,但胎体却厚笨。 瓷器鉴定的全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各位粉丝和藏家如果有不懂的,也可以多多去博物馆里研究,毕竟,古玩城靠假为生,博物馆靠真维持。接下来,发出来的文章会根据各位的投票来决定:旧书画、青铜、玉器、象牙珊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