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話傷寒論11)壞病——中醫誤治出的副作用

 Kimtsai 2019-03-19

人人都可以成為中醫11)

17、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18、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今天說的內容作為醫生是個警告性的問題,尤其是初學者。看病並不是個簡單的問題。病人也不會按照書上來得病。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中醫藥不是沒有毒副作用,病人都認為中醫藥除病根,無副作用。這個是有前提的。必須是臨證水平高,而且用藥準確的醫生才可以。整個《傷寒論》正治的方子不多,多數都是被誤治後的救治方法。

「太陽病三日」,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一般從得病一日,只要不傳變到別的經腑,無論三日還是五日,都必須用汗法為主的方法來治療。但是很多的時候,病人的體質不同,汗法要加以變通。這裡說的太陽病三日,不要太拘泥三日還是五日。只要表證在還是要用汗法的。

「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這裡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是,太陽病發汗的方法已經使用過了,可是病人還是沒有好,如果還是有表證,還是應該用桂枝湯解表的,但是醫生沒有再用汗法,然後就用了其他的方法,之前說過中醫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清、溫、補、消)如果用了吐法、下法,這裡談到了一個失傳的針灸的方法「溫針」。現代針灸大師賀普仁先生是善用火針的,不知道古代的溫針是不是一定是這樣的。據說古人是可以用溫針的方法來取汗,達到治療表證的效果。但是《傷寒論》中明確過溫針、熏、火逆等方法使用不當導致的壞病的治療方法。所以外感病是不能輕易用溫針、艾灸、火法、以及現在的汗蒸的方式去治療的。表證還在的情況下,就算是三日過於了,也應該用桂枝湯,如果用了吐、下、溫針等其他的方法就會產生壞病。

另一個情況,劉渡舟先生認為太陽病治療用了發汗、吐、下、溫針等其中的方法治療。在這裡者四種方法是並列的使用的情況,這個時候表證沒有了,但是出現了其他的病情,就是治壞了,產生了壞病。

「仍不解者,此為壞病」。這裡的「仍不解」,並沒有強調是表證不解。也就是既可以表證的惡寒、發熱等沒有治好。還有就是可以產生,因為誤治導致的病情崩潰的壞病的。

比如病人是桂枝湯證,可是內有濕停,這個時候可能還會有嘔吐、心下滿、小便不利的情況。雖然有汗出、惡風、脈浮的情況,如果只用桂枝湯去解表,很多情況下也不會達到治癒的效果。以後的條論中會有相關的規定。必要的時候需要加白朮、茯苓等去濕的藥物,才可以。

另有的情況也會導致壞病。比如汗法使用失當,表證的風寒病情嚴重,用的發汗藥的劑量比較小,沒有達到汗出透徹的情況,也就是發汗不足;再有就是發汗過度,這樣會傷害身體的免疫系統,也就是我們中醫說的傷陽氣;還有本來不該發汗,比如桂枝湯的症狀,用成了麻黃湯,或者上文說的水濕內停,只用汗法就是錯誤的。吐法、吐法、溫針法也是這樣的情況,不該用的用了就會傷害身體。

「桂枝湯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日本的康平本,這句話是註解里出現的。但是我們國內很多人把這句話中「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作為治療的大原則。

桂枝湯不能再用了,前提是沒有太陽中風的桂枝湯證了,或者症狀遠遠超出了桂枝湯證法治療範圍了,比如說出現了頭暈、口苦、加上汗出惡風。這個就不只是桂枝湯可以解決的問題了。這個時候怎麼辦?觀其脈證,根據脈和症狀來判斷;知犯何逆,判斷是治療錯誤導致了什麼樣的身體變化;隨證治之。

這裡就需要大家對《傷寒論》系統學習結束後,對所有的方、證有了明確的使用範圍後,才能逐漸的在臨床實踐下達到的水平。

比如汗、吐、溫針等方法是可以傷害身體免疫系統,一般會出現身體惡寒而脈微弱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還是有汗,惡風寒,就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湯來治療。如果是用錯了瀉下的方法,是體表的寒邪內陷,會產生拉肚子的情況,這個時候可以使用理中湯或者四逆湯治療。如果用錯了吐法,胃氣會上逆,口乾渴,頭蒙,可以使用半夏生薑稍加黨參等來治療。如果表熱因為下法,產生熱性的痢疾,同時脈促,喘而汗出的情況,可以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還有很多的情況,這些都是以後會說的救逆的方劑。整個一個傷寒論,正治的方子很少,多數是來挽救醫生治療失誤而產生的壞病的方法。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這條論與前一條原本是在一起的。後來本分開來說了。有的人認為這個是單獨解釋「桂枝湯」與「麻黃湯」的使用區別的。其實就是我們把這條當成上一條的「註解」也不過分。上條說:桂枝湯不中與之也。下文解釋了,不能與之的一個原因。比如病不解,有一種情況一定不能用桂枝湯,那就是病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大家還記得太陽傷寒的病症了嗎?其中說到了脈陰陽俱緊,太陽病的脈浮,就是脈浮緊,太陽傷寒的情況以後會在麻黃湯的時候具體細節化,其中有個最重要的症狀就是發熱而不出汗。作為中醫如果這個都弄錯了,這種時候去用桂枝湯,那簡直就是個糊塗蛋。

解肌:人體的體表由表入里的說有皮毛、肌肉、經絡、血脈、筋、骨的不同層次。桂枝湯對於體表的病症,效果最好的就是作用於肌肉的情況。也就是中醫都說的表虛,汗毛眼是打開的,這個時候病邪就進入了肌肉的層面,這個時候就用補虛的解表藥「桂枝湯」。

如果是惡寒、發熱、無汗的情況,這個時候最外層的皮毛被寒氣封閉,汗毛眼是緊閉的。中醫把這個汗毛眼叫玄府。這個時候桂枝湯是無能為力的,所以要依靠麻黃這個藥來打開玄府。

作為中醫必須牢牢緊記,一定不能用錯了藥。所有張仲景才警示後來的學習者: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下面是古人的一些認識,供大家參閱:

16、太陽病三日,巳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張令韶曰:經雲太陽之氣由至陰而上於胸膈,由胸膈而出於肌腠,由肌腠而達於皮毛,外行於三陽,內行於三陰。氣從此而出入。邪亦從此而之出入。師所謂其氣者,指此而言也。讀者知正氣之出入如此,則邪氣之出入亦加此,則於此道知過半矣。所以傷寒言邪即言正,而言正即可以識邪。

按:讀熟此注,方知論中經氣傳行及一日、二日、三日五六日等,皆是眼目。

然而不可與者,又不止此。

太陽病三日,已三陽為盡,發汗,則肌表之寒自解。若吐,則中膈之邪當解;若下,則腸胃之邪當解;若溫針,則經脈之邪當解。當解而仍不解者,此為醫者誤治壞病。

壞病不關肌腠,故桂枝湯不中與也。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或隨其發汗之逆,或隨其吐、下、溫針之逆,分各證而救治之可也。

此一節承上節言、病不關於肌腠者,桂枝湯用之而不當。

且更有必不可與者,不得不重為叮嚀。桂枝湯本為解肌,與麻黃湯為膚表之劑迥別。病邪之傷人,先傷膚表,次及肌腠。

惟風性迅速,從膚表而直入肌腠,則肌腠實而膚表虛,所以脈浮緩、汗自出。不曰傷而曰中也。

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明明邪在膚表,不在肌腠,不可與也。甚矣哉!桂枝湯為不汗出之大禁。當須識此,勿令誤也。

此一節承上節,分別桂枝本為解肌,大殊發表之劑,重為叮嚀。(陳修園)

桂枝、麻黃,太陽風寒主方也。若至三日之久,正將入陽明、太陰之期,業經汗、下、溫針,而病仍不解,則事當大壞,未必猶在太陽。即太陽未罷,而亦未必尚屬太陽桂、麻之證,是宜審觀脈證,另立新法,故總立壞病之綱,詳開救逆之門也。

太陽壞病提綱一 太陽五十四

16】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太陽病,治之得法,當解於本經,不至入腑傳髒,而成壞病。若至三日之久,已經發汗、吐、下、溫針諸治,而病不解,則不在太陽,定緣誤治,入別經而成壞病。當觀其脈證,知其所犯何逆,隨證治之。曰壞病者,非太陽之本病故也。(黃元御)

太陽經病,風用桂枝,寒用麻黃,風寒雙感,用桂麻各半。中風而火郁,用大青龍,傷寒而水郁,用小青龍,表解而內燥,用白虎,表解而里濕,用五苓,表退而熱結血分,用桃核承氣、抵當湯丸。治之不誤,則經邪汗解,必無壞事。

若太陽病三日,經發汗、吐、下、溫針諸法,仍然不解,此非入陽明之腑,即入三陰之髒。是為太陽壞病。是緣汗下補瀉,治法錯誤而然。

蓋陽盛而亡其陰,則入於腑,陰盛而亡其陽,則入於髒,雖太陽表證未解,然不可作太陽病治。相其脈證,知其所犯何逆,隨證治之也。(黃元御)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夫脈浮緊發熱汗不出.是寒傷營之脈證.宜麻黃湯主治.脈浮緩發熱汗自出.是風傷衛之脈證.宜桂枝湯主治.今見寒傷營之脈證.即不得主用風傷衛之治法.以其同見頭項強痛惡寒之太陽病.同見浮脈.最易牽混.故重言之曰常須識此.勿令誤也.不此之察而誤用之.(呂震名)

辨壞病脈證並治篇

壞病者,謂不當汗,而汗,不當吐而吐,不當下而下,即當汗、吐、下而過甚,或當汗、吐、下而失時,皆為施治失宜,所以成壞病也。凡三陰三陽,若汗、若吐、若下,若溫針、火熏、火熨、火灸、火劫等法,致諸壞病者,有汗後亡陽,眩冒振惕,魄汗不收;有下後虛中,結胸痞□,下利不止;有吐後煩亂腹滿,有溫針失血驚狂,甚至陽毒斑狂,陰躁欲死,神昏□語,循衣摸床之類是也。其論散見諸篇,今合為一集,以便後學。其中或有掛漏,是在能三反者。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注】

太陽病三日,邪在三陽時也。若已經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其法備施,病仍不解者,此為壞病,由施治失宜也。此時即有表證,桂枝亦不中與,當觀其脈證,知所誤犯者何逆,而隨證治之,不可以成法拘也。

【集注】

方有執曰:既不可定以正名,則亦難以出其正治,故但示人以隨機應變之微旨,一以貫之,斯言盡之矣。

程知曰:病在太陽,治之不當,即成壞病,故初治不可不慎。桂枝不可與,以桂枝證罷也,若桂枝證仍在,則不謂之壞病矣。

程應旄曰:如汗後亡陽動經,渴躁□語;下後虛煩,結胸痞氣;吐後內煩腹脹滿,溫針後吐衄驚狂之類,紛紜錯出者,俱是為前治所壞,後人切不得執成法以救逆。所以前證雖屬桂枝,若壞則桂枝亦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蓋欲反逆為順也,非從望、聞、問、切上,探出前後根因,無從隨證用法,非頭痛醫頭之為隨證治之也。

吳人駒曰:不得拘三日為表病,而與桂枝,當根據現在之變壞者,而為救治。《醫宗金鑒》

遠古中醫

2018年2月1日星期四中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