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股骨置换,最后一招?

 线上数据库 2019-03-19

文章导读

髋关节翻修是临床棘手的问题,充足的骨质是翻修的基础。如果翻修了又失败,大量骨质丢失(例如感染清创后),怎么办?

文章重点

本患者为女性,72岁。翻修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骨不连,骨质吸收,近端基本没有骨质了。

文本介绍了全股骨置换,可作为一种保肢的方法。

 本技术适用于:

老年骨质大量丢失患者,其他重建手段重建不靠谱,没有更好解决方案的时候,切口通常都很大。

假体长度可由取下来的残骨+假体来确定。采用组配式假体进行组装并试模。

取下来的残骨+假体。

上全股骨假体,由于此时假体的稳定被作者反复强调,操作要点往往都是加强稳定性的,比如:

➤ 1、膝关节部分采用铰链膝,防止脱位

2、将一些肌腱的附着点缝合在股骨假体上

3、使用限制性较强的髋关节内衬;

➤ 4、仔细修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如果还有的话);

➤ 5、术后紧密包扎,预防死腔和血肿。

术后X线

 总  结 

全股骨置换技术尚未普及和成熟,只能作为挽救的技术,相当于把固定点一再的往远端移动(初次从髋部 – 翻修股骨中 – 翻修股骨远 – 全股骨置换胫骨近端)。很多技术细节需要做到位,例如肌腱止点,股骨旋转,感染控制等。

小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