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中成药服药剂量在说明书中常常给出的是一个范围,比如1-3片/次,吃多少合适,应如何把握? 1、年龄、体质、与剂量关系 由于年龄、体质的不同,对药物耐受程度不同,则药物用量也就有了差别。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体重轻瘦弱的病人,都要减少用量。比如七八十岁的老人肝肾解毒能力差,应低于说明书的剂量。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体质虚弱者用量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体虚,用量宜轻。 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弱。药物的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 儿童用量为成人1/6、1/4、1/3,按体重年龄计算。 幼儿可服用同仁堂的感冒清热颗粒,按年龄体重计算服用的剂量。清鼻涕转为浓鼻涕就停。 以下内容摘自论文《感冒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30例疗效观察》,邸金红 采用感冒清热颗粒治疗(药物组):药物组给予口服感冒清热颗粒(北京同仁堂),2次/天,口服,6个月~1岁患儿每次3 g(1/4袋);1~3岁每次4 g(1/3袋);3~6岁每次6 g;6~9岁每次9 g;年龄≥10岁的患儿每次12 g。 别轻易给儿童服药!很多家庭常备板蓝根,认为在流感流行季节给宝宝喝能预防感冒,冀连梅再次提醒家长,板蓝根也是药,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药。 儿童的肝脏还没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同时,儿童的肾脏仍处于生长发育之中,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儿童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还不能阻止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因此,不能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药物,减少剂量也不行。 路志正:复杂证候宜从本缓调 仝小林:“35“剂量减半原則:我用常规剂量湯药处方,有三个“35“用量减半原則:70岁比35岁减半;身高150cm比185cm减半;50公斤比85公斤减半。 怎样确定一日内服药次数?凡急危重症,药宜分4--8次服,每3--6小时服一次。既可保持高效血药浓度,还可减少毒副作用,如麻黄汤、大承气汤,药量虽大,可保安全,随证施量,易于掌控。慢病一日分2--3次服(上班族2次)。预防或调理之丸散膏丹,可一日一服。呕吐或脾胃极度虚弱病人,可频频饮服。 我用仲景方之湯剂用量经骀:急危重难,短程大量,一兩垵15克折算;慢病,一兩按9克折算;调理或预防,一两按3克折算。当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体内自有大药,治疗只是给它增加助力而已。病重药轻,杯水车薪;病轻药重,徒伤正气。 2、病势凶猛,用量宜重;病势轻缓,用量宜轻 一般,治疗时按说明书服用,病症缓和时剂量减半。比如杞菊地黄丸、补中益气丸治疗时按剂量,缓和后减半服用。小柴胡颗粒,寒热往来高烧时首次按最高剂量吃两袋,后面吃1袋,吃两天就停。儿童根据体重年龄计算,比如小柴胡颗粒用量为每次1/4袋,把这1/4袋冲水,一次喂1小勺,过一会再喂食1小勺,分多次喂完。儿童这样服药更安全。 关幼波治疗乙肝患者,除了辩证的中药外,每位患者乌鸡白凤丸午服1丸,只是说明书剂量的一半。 若病重药轻,有杯水车薪之嫌,病势难以控制;若病轻药重,则恐诛伐太过,以致损伤正气 3、副作用大毒性大的药宜轻不宜重 比如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代表性药物为“泰诺林”、百服宁;“布洛芬”的代表性药物为“美林” 孩子高热时,可使用两种退热药物交替,以减少药物副作用。服泰诺林后3-4小时,若体温再度超过38.5度,可服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是通过肝脏解毒,24小时剂量过大造成急性肝衰竭。美林中的布洛芬时通过肾脏解毒,有肾毒性。它会引起肾脏损害,特别是由于腹泻引起的发烧,如果处在脱水状态引起的肾脏损害还更加严重。 所以两药交替使用,避免一种药服用剂量过大。 高血压的药,降血脂的药都有副作用,应从最低剂量开始服用。降不下来再适当调高剂量。但不能长期按最高剂量服用。 比如钙通道阻滞剂络活喜,吃一片降压效果不理想时,一般不增加络活喜的用量,而是换药或加另一靶点的降压药,比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缬沙坦(代文)。这样可以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伤害。
尽量不选口服液,因为液态的药都含防腐剂。 中药副作用,对肝肾有毒性的药物详见博文《有毒副作用、致癌性的药用植物》 苦寒的药物也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 4、何时停药? 中药不是大米饭,不能天天吃,月月吃,中病则止,剩下的,靠饮食调养。就像火车进站要提前刹车,到站再刹车就过站了。 即使需要长期服药,也要间隔一段时间。降压降糖降脂药除外。 姜良铎:所有的非处方药都要吃吃停停,不能长期吃。 有些患者在病愈后还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认为这样便可以保证病“断根”,不会复发。其实,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即使是中药汤剂也要按量服用,如果剂量超标,很容易引起头晕、头胀、腰酸、乏力等副作用,曾经就有人因超量服用带有毒性的中草药,造成毒死的惨剧。 无论中药,西药,藏药,苗药,100%的药物都有毒副作用。 无论是人工合成,还是纯天然,100%的药物都有毒副作用。 关键是剂量。 能杀死癌细胞的药,非常多。 但同时不杀死患者的,不多。 《余听鸿医案》有“药积”医案。 孟河有一人,面黄腹膨足肿,喜服药,每日服药一剂,方能安寐,无论寒热攻补之剂,服之皆宜。后孟河贾先生诊之,用茯苓八两,桂枝一两,煎汤十余碗,令其欲饮则饮,欲溲则溲,必一夜服尽。溲出如屋漏水,色兼红紫,而腹膨足肿俱消,再服异功散等健脾之剂,而病霍然。诸医不解,问之。贾先生日:此药积也。问用苓、桂何意。贾先生日:病积在腑,药为无形之积,当洗其肠胃,涤而去之,并非奇法也。此事费兰泉师亲目见之,故嘱余志之。 中药初服有效,久服有害 中药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起初有效,再服无效,而且很多副作用感觉不到,久服有害。 《血府逐瘀汤》—— 非瘀血致病切勿轻尝! 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下放,用此方一剂而愈。 说到滥用血府逐瘀汤的副作用,最明显的就是其强大的活血和破血效果。 诸如肝肾虚弱,气血虚弱,脾胃消化不良,逆气上冲,等等,如果并非心胸瘀血而导致的,一般不能使用血府逐瘀汤。 《当归补血汤》—— 滥用唯恐伤血又助热! 《二陈汤》—— 化痰燥湿, 此方只能治痰饮之标,而不能治本。很多时候,滥用此方,会引起不必要的损伤,难以察觉。
以桂枝汤做底,加芍药和麦芽糖。温中散寒,而补营滋阴。对应的人是精血枯槁而中运无力,而感受外寒。形成了阴不足以滋胃,阳不足以散寒的情况。所以才有了此方。 以年轻人来说,小建中很少适合。尤其是男性朋友。很多人有痰,口水多,大便粘腻,饮食相对正常,这种情况下,小建中不要轻易尝试。 《四物汤,四君子汤》—— 销量最高的养生药! 总体来说,四物汤专治血虚与血瘀夹杂,而气分不虚,脉细而有力者。四君子则专主气虚无力运化饮食,脉软弱而无力者。饮食如常者,四君子勿乱服。气分不顺者,四物汤勿乱服。 四物汤。 白芍,川芎,当归,熟(生)地。此四物皆血病之药,方解繁杂,而误用至今。 张璐曰∶四物为阴血受病之专剂,非调补真阴之的方。方书咸谓四物补阴,遂以治阴虚发热,火炎失血等证,蒙害至今。 四物并非为血虚而设,初服通血络,则血似滋长,为当归川芎通络散肝之效。并非脾胃生血之效。久服过通而反伤血络,并耗其气。 四物为女科调经之神方,虽有穿凿,亦可用也。然现代人生活繁杂,月事经久,自然有瘀血之处,四物以加减治之,似乎可行。然血通既撤,不可妄自久服。而为医者,必查其气分之通畅与否。妇人思虑耗神,多有气机不通之处,此则不可用四物以治之,更损其气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