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茯苓丸的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雪地情缘 2023-06-27 发布于陕西

【配方组成剂量】桂枝9克,茯苓9克,牡丹去心9克,桃仁去皮尖(熬)9克,芍药9克。

【用法用量】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1丸(3克)。不知,加至三丸(现代用法:多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方歌速记歌诀】

金匮桂枝茯苓丸,丹芍桃仁五物全,

等份为末蜜丸服,活血化瘀功尤擅。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妇人宿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加减】若血瘀日久,积结成癥,固定不移,疼痛拒按,可加牡蛎、鳖甲、丹参、乳香、没药、鸡内金等以活血消癥;若月经过多,崩漏不止,加失笑散、血余炭以化瘀止血;疼痛剧烈者,加元胡、乳香、没药等以活血止痛;带下量多者,加苡仁、白芷、车前子等以除湿止带;用于瘀滞湿阻之闭经,宜加当归、川芎、红花、制香附、益母草等以活血行气调经;瘀阻胞宫,血行不畅之痛经,月经量少有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可加当归、川芎、乌药、香附、牛膝等以活血止痛;用治瘀阻胞宫之恶露不尽,宜加当归、益母草、炮姜以活血止血。

【方论】本方所治病证,皆因癥块所致。瘀血癥块不去,流者自流而漏下、出血、恶露终不能止;闭者自闭而经血终不复行。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的治疗原则,治当消散癥块。然血瘀湿阻成癥,病程较长,多属虚实夹

杂,尤其是妊娠之身,只宜缓消,不可猛攻,否则易耗伤正气及损伤胎元,故拟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法。方中桂枝味辛甘而性温,既能通血脉,以使经血流畅,又能导引三焦,下通膀胱以利小便,本方用之通血脉而消瘀血,助气化而行津液,一药而两擅其功,故为君药。桃仁性味苦甘平,主瘀血、破癥瘕,为化瘀消癥之要药,且消癥瘕不嫌伤胎;茯苓甘淡性平,善“益脾除湿……下通膀胱以利水”(《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七),并能利腰脐间血,其补脾益气之功尚有利于安胎元。二药合用,活血祛瘀,利水渗湿,分别从瘀血与痰湿方面助君药消癥之力,为臣药。芍药味酸苦而性寒,除血痹,利小便,安胎止痛;丹皮味辛苦性微寒,善化凝血而破宿癥,并能生血,凉血,二药与君臣药物配伍,其活血之功使消癥之力益彰,养血凉血之功,尚兼顾新血不生及瘀久化热之病理,为佐药。丸以白蜜,取其缓和诸药破泄之力,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以桂枝茯苓名方,意指此方所治之癥,是因瘀血与痰湿为患,使人得到启迪。

妇女妊娠而有瘀血癥块,只能渐消缓散,不可峻攻猛破。若攻之过急,则易伤胎元,故原书对其服法作了极为严格的规定:每日服兔屎大一丸,不知,加至三丸。可见本方用量极轻,祛瘀之力甚为缓和,是去癥保胎之良剂也。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活血药与祛湿药同用,对瘀血与痰湿兼顾,但以活血为主;二是活血之中寓有养血益气之功,消补并行,寓补于消;三是用量极轻,以蜜为丸,渐消缓散。

【医论】本方原治妇人宿有癥块,致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之证。胞宫素有血瘀癥块,复因妊娠,阻遏经脉,以致血溢脉外,故有妊娠初期,阴道不时少量流血,淋漓不断之胎漏;血液外流,加之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则阴血亏损,血不养胎,又可致妊娠腹痛与阴道出血并见之胎动不安。

后世应用本方,已不限于妊娠,凡经、胎、产之疾,属癥块引起者,皆可用之。癥块的形成,与气、血、痰、湿密切相关。人体内的气、血、津液,在正常情况下,是运行不息的。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气机不利,则呈气滞;血行不畅,则呈血瘀;津行受阻,则呈痰湿。此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的病理变化,是形成癥块的原因。此方所治的癥块,属于血瘀和痰湿阻滞所致。瘀湿之邪留结胞官,积而成癥,属有形之邪,故小腹疼痛拒按;瘀块留滞,冲任受阻,故致月经不行而经闭;产后恶露不尽,亦为瘀阻而血不归经之候,此如《胎产心法》卷四云:“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余如血色暗而挟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俱为瘀阻胞宫之佐证。

本方为缓消癥块之剂。临床运用以妇人小腹宿有癥块,腹痛拒按,或下血色晦暗而挟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为证治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妇科疾患辨证属瘀阻胞宫者。亦用于前列腺肥大、甲状腺肿、肝脾肿大等辨证属血瘀湿滞者。

【验案】)

(1)某妇,48岁,萍乡人。症状:经血暴下,势不可止,色呈紫黑,腥臭难闻,小腹闷痛,脉弦有力,舌青苔黄。诊断:瘀积日久,陡然暴崩。法当因势利导,通因通用。议以桂枝茯苓丸合失笑散加味治之。桂枝一钱,茯苓三钱,桃仁一钱,丹皮二钱,赤芍二钱半,炒蒲黄一钱,生蒲黄一钱,炒五灵脂二钱,生鹿角片三钱。水煎服。三剂腹不痛,出血减,再予加味四物汤调理善后,五剂而痊(《蒲辅周医案》)。

按语:血液外溢则为瘀,血既成瘀,则不能复归其经,积聚日久,故暴崩而下。若囿于塞流之法,则多有闭门留寇之患。瘀

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甚至结为癥瘕,务须消而去之,使不留滞冲任,以贻后患。

(2)某女,成年,已婚。1963年5月7日初诊:自本年3月底足月初产后,至今4旬,恶露未净,量不多,色淡红,有时有紫色小血块,并从产后起腰酸痛,周身按之痛,下半身尤甚,有时左少腹痛,左腰至大腿上1/3处有静脉曲张,食欲欠佳,大便溏,小便黄,睡眠尚可,面色不泽,脉上盛下不足,左关弦迟,右关弦大,寸尺俱沉涩,舌质淡红无苔。由产后调理失宜,以致营卫不和,气血紊乱,恶露不化。治宜调营卫,和血消瘀。处方:桂枝一钱五分,白芍二钱,茯苓三钱,炒丹皮一钱,桃仁一钱(去皮),炮姜八分,大枣四枚,服5剂。16日复诊:服药后恶露已尽,少腹及腰腿痛均消失,食欲好转,二便正常,脉沉弦微数,舌淡无苔。瘀滞已消,宜气血双补,十全大补丸40丸,每日早晚各1丸,服后己恢复正常(《蒲辅周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