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绘本”是项绝活

 原木康健 2019-03-19

按:郝广才老师在昆明做活动期间,为我们呈上两堂思维写作与阅读课,上期“让孩子的一生有人来支持”(点击这里回顾)发布后,经典阅读的话题引发大家关注。我们继续整理第二期内容,与大家共享。

本期内容主要集中于绘本如何读,以及对孩子写作的指导意义。

大家好,我是郝广才。今天会讲一本经典图画书,再谈我们做的中国文化绘本,看看这些绘本如何启迪孩子的写作,教给孩子写作的技巧。

这本书火是有道理的

这是美国绘本作家苏斯博士的代表作《霍顿孵蛋》,图画书在美国蓬勃发展七十年以来,苏斯博士的书始终在儿童书排行榜前几位。他的书有个特点——押韵,所以美国小朋友几乎都会背他的作品。

这正是我要讲的第一个概念:绘本不是只有图画,它是文字与图画的联合。

《霍顿孵蛋》原版封面

这本书《霍顿孵蛋》(Horton Hatches the Egg),大象为什么叫霍顿呢?Horton、Horton、Horton,噔、噔、噔,它有重量的感觉。如果这只大象叫咪咪,那就没有感觉,反而搞笑了。

所以给小朋友取名,发音以及由发音产生的联想,是很重要的。我有个女同学叫乃萍,不是养奶牛的“奶”,而是时穷节乃见的“乃”,“萍”是萍水相逢的“萍”,但因为听上去很像“奶瓶”,所以那些傻瓜男生每次看到她就整她,故意让她做一些不雅观的动作。

在使用中文的时候,我们常常忘记发音这件事情,因为中文的字跟音是分开的。但这对于绘本的阅读或者写作来说,都颇为关键。

一只鸟正在孵蛋,可是生蛋容易孵蛋难,它就叫霍顿来帮忙。霍顿做了一个支架,爬上去孵蛋。这里有一层很重要的关系,大象要孵蛋是很荒谬的,但支架让这件事情合理化了,因为有了支架,大象才不会把蛋坐坏。这是荒谬和逻辑的并存,虽然大象孵蛋听上去不可思议,但中间还是要有一个道理。

对于想要孵蛋的大象来说,支架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中国人的很多故事是没有道理的。比如岳母刺字,我小时候不能明白,把“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背上,真的是给岳飞看的吗?岳飞从小读书,后来拜周侗为师,都是由他的父亲岳和从旁支持,可我们从小念他的故事,好像都是单亲妈妈把他养大,是不是很奇怪?

但我们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都没有疑问,再奇怪的事也没人打听。所以现在,我们才要讲逻辑的重要性。

回到《大象霍顿》的故事,霍顿在风吹雨打的环境里孵蛋,可是一翻页,这个鸟呢?居然优哉游哉地度假。有人那么痛苦,就有人这么快乐,这样才产生对比。制造冲突,这也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

翻页推动了对比关系。

我们念课本里的东西,往往觉得无聊,因为没有冲突。小猫叫、小狗叫,白云漂、绿水遥,世界特别美好。没有冲突就没有人看,所以一定要对比,这样才有力量。像沧海一粟,像大海捞针,经过时间沉淀留下来的词语几乎都用到了对比。

接着,森林里的动物都跑来看霍顿孵蛋,看完就走掉,因为一只大象坐在树上孵蛋没什么好看的。这时来了三个猎人,他们要打这只象,注意看左下角,有三把枪对不对?再看前一页也出现了猎人的枪。那为什么不把这两页放在一起呢?

猎人在翻页前后重复出现,一次正面,一次侧面。

因为聚焦,这也是写作的重点。前一页的重点是猎人,这是猎人在故事中的首次登场,所以主角大象离得越远越好。画家只画一个背面,画正面反而会抢戏,这就是设计。到了下一页,重点要表现大象惊讶的表情,所以猎人就不需要画出来。

为了保卫它的蛋,大象不肯离开,猎人便打算把这头奇怪的大象带回去,这样可以换更多钱。接下来出现了我要讲的另一个写作概念:重复。大家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它们一开始盖草房,然后是木房,最后是砖房,一个比一个难。这就是重复的手法,有渐进的效果。

这一幅是山,可是仔细看,右下角已经提前告诉你下一页的内容。翻过山,后面就是海。

有水,有船,细心的读者能接收到作者的暗示。

绘本的每一页都要为下一页做准备,并且这种准备要逐步增强。

到了这一页,看这条鱼,它在干什么?表达这头象的感觉。有时候主角的情感不全通过正面描写,也要靠配角来侧面烘托。最后到了港口,大象被卖给嘉年华会,老板带着它到处展示,看一次十块钱,结果人山人海。

可是,你们还记得前面那幕吗?森林里的动物看一眼就走了,只有人这么无聊,愿意花钱看。

这时,故事该如何发展呢?还记得开头的那只鸟吧,作者并没有把它写丢。那只鸟又回来了。仔细看这幅图,这个支架还在。别小看这些细节,有时候画家会漏掉,有些编辑没看清楚也会漏掉。但这对绘本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布局,孩子能从中学会细腻地思考结构。

绘本是个完整自洽的世界,再小的细节都不容忽视。

它们一问一答,了解情况。这时,蛋就要孵出来了。谁也没有想到,孵出来的居然是——一头有翅膀的象。这就是故事最后的高潮和惊喜,融在温馨的亲情之中。它们把小象送回森林,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部作品在1942年就出版了,它的结构非常紧凑,就像一部电影。在欧美这些地方,绘本已经说服、陪伴了好几代人;相较之下,我们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但如果你小时候读过这么快乐的绘本,你当然会给你的孩子读,如果你的孩子读得很快乐,他会再给你的孙子读。这就是经典绘本经久不衰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也做出点新意

接下来,再看看我们自己出版的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绘本。

这本书叫《熊梦蝶·蝶梦熊》。熊很羡慕蝴蝶,蝴蝶看起来轻飘飘,非常神奇。等白天醒来,熊真的变成毛毛虫,差点被鸟吃掉。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熊成了一只真正的蝴蝶,大家又称赞不已。

蝴蝶很辛苦,飞来飞去忙着采蜜。所以书里说:

风和日暖天晴,猿声鸟叫虫鸣,飞西飞东不停,万紫千红,蝴蝶飞在花丛。

就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可以套入很多中国的元素,帮孩子从小练习音律。所以我写故事也常押韵,就是向苏斯博士致敬——只要花点力气,中文绘本也做到。

蝴蝶飞得很累,它醒来后思考: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熊了,还是熊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了?因此这本书是两个故事合成一本。

《熊梦蝶·蝶梦熊》双封面。

绘本是可以玩的,可以由此创造新的形式。你如果跟小朋友讲庄周梦蝶,讲庄子,他可能不知道你在讲什么;但把“庄子”变成“熊”,孩子就理解了。在我们的经验里,差不多四岁的孩子就会明白,因为他已经开始做梦,并且能稍微记得。

因为《熊梦蝶·蝶梦熊》的反响很好,所以老六跟我说能不能接着做呢?好,我们就继续做。刚好这本书的绘者伊戈尔·欧尼可夫去年得了国际安徒生大奖插画家奖,所以促成了这次的新合作《鱼之乐》。

一条河,两只熊,野花三四丛,五六七条鱼,八九十阵风。

发现了吗,原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还可以这样用。一条鱼水中游,东游西游很自由。月熊说:“好快乐的鱼呀。”棕熊说:“不快乐的鱼。”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不快乐?这就是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

小朋友会不会发生这种事?会。他们一个说好吃,一个说不好吃,不好吃,好吃,不好吃,然后吵来吵去。所以这里是贴近小朋友的生活。

这个时候一阵大混乱,各自爬上岸,月熊到了这一边,棕熊到了这一边。一个北一个南,这一看,棕熊说你说得对,鱼很快乐;月熊说你才说得对,鱼很不快乐。快乐不快乐,把书转一转,你对我也对,眼光换一换。

怎么知道快不快乐?把书转过来就会发现。

倒转书吧。

这样小朋友会知道,书可以翻转阅读,不会被固定得死死的。现在的教育往往只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教我们三三得九,但是不教怎样可以得到九。比如三乘三可以得九,四加五也可以得九,十八除以二也可以得九……各种方式都可以。但我们学教育,教的东西太多,往往没时间消化或讨论。

于是老六给我们出了一些题目,讲讲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东西,跟生活也贴近。我们做的第一本是《饺子》。左侧画面,小白最喜爱的颜色是白色,她的床单是白的,枕头是白的,窗帘也是白的;右侧画面,她的妈妈穿白袍,露出白白的牙齿。

左边是近处(孩子),右边是远方(妈妈)。

从这开始就有一个节奏,孩子的生活都发生在左侧的画面,妈妈的生活发生在右侧,画家还给右侧页面加了白框,以示区分。这表明小白和妈妈没有生活在一起,她们实际上离得很远。

小白看到白色的雪就知道妈妈要回来了,家里贴红纸就知道妈妈要回来了,回来就吃白白胖胖的饺子。但妈妈在赶车,直到晚上都没有回来。小白睡着了,鸽子就跟她说:“我们带你去找妈妈。”熊也来了:“别担心,我跑得快,我带你去接妈妈。”最后找到妈妈,又回到了真实世界。团圆,这就是《饺子》的故事。

再来,这本是《瓷器》。枝叶青青,花开纷纷,有个女孩很会踢毽子。爷爷说看她踢毽子就像看见蝴蝶,在春天飞进花园。爷爷带她去采土,揉泥、捣碎、拉坯、上釉然后烧制。爷爷做了一对瓷瓶,画上女孩踢毽子,一个留下来做嫁妆,另一个卖出去。

在欧洲,国王和王后买下这个瓷瓶,送给他们心爱的公主。请注意这里的画面,画家完全用了儿童的视角,我们大人都不出现,重点在小孩,以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

孩子视角下的世界。

多年后,这两个女孩在博物馆相会,孩子能在这个优美的故事里,了解瓷器的做法、源头和传播。

接下来这本是我们做的《陀螺》。爷爷很会做玩具,木头的,竹的,纸的;会响的,会飞的,还有会转的。孙子要去国外读书了,爷孙俩互送纪念品,打开一看都是陀螺。你看画家表现得很好,用一根线连在一起。

但是糟糕,爷爷开始有点健忘。有一天,他把陀螺忘在公园,到处找不到,一生气把东西摔了。家里人怕他发生危险,锁起了工具间。

有一天,小朋友回来,爷爷不认得他了,就问你是谁?小朋友重新打开工具间的门,爷爷为他做了个新陀螺,在阳光下,陀螺旋转起来。爷爷跟他说:“以后我孙子回来了,就不认得我了,你就要把这个交给他。现在你想不想跟我比一下新的陀螺?”

有一点哀伤的故事。但是,如果没有故事来暗示,这些传统的东西就跟失忆症一样消失了,这就是我们做的一系列文化绘本。另外还有几本《茶》和《豆腐》正在制作,也很快出版。

台湾格林文化版本的《茶》,简体中文版将随读小库第九辑出版。

那些绘本老师忘记告诉你的事

我们看这些绘本,除了让孩子快乐,伴他成长,使他的情绪得到抒发,更重要的是培养跟写作相关的思维。我在《好绘本如何好》中提过,绘本是跟写作相连的,需要学会的是思考。所以后来,我写一本书叫《写作教练在你家》,把这些都连在一起。

孩子小时候看绘本,长大后看书,绘本、文字和图画之间的过程是连贯的,不应切开。现在最糟糕的是,为了方便,学校会把每个问题分开,数学归数学,物理归物理,英文归英文。好像彼此是不相关的,但其实不是。

《写作教练在你家》内页。

写作有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图像思考。什么意思?比如你现在喝酒,用什么杯子喝红酒?用红酒杯,你拿个纸杯就很难喝。虽然酒是一样的,可是喝起来感觉不对。现在你要说一个人笨,怎么办?“笨”是看不见的,但你一定要能看见,什么东西看得见?笨蛋,蛋就能看见了。

所以讲笨蛋,别人才知道他有多笨。笨猪,猪看得见;笨狗,狗看得见;笨驴,总之一定是看得见的东西。这基本上就是图像思考,好的文学作品也是用图像思考的。

为什么很多无聊的文章读过就忘?因为它里面没有一件东西看得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为什么那么容易背?因为每个东西都看得见。所以,当你写一篇文章,传递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图像思考,就很难传达出来。

再来,好的形容要用看得见的东西去描述。好的成语之所以能留下来,都是能看得见的。比如大海捞针,比如九牛一毛,而看不见的东西都留不下来,一箭双雕和一石二鸟就比一举两得好,一举怎么会两得?并没有那么形象。

接着要对比,大惊小怪、雷声大,雨点小、一将功成万骨枯,有对比吧?万古长夜一明灯,所有好的诗词或者好的句子留下来都是有对比的。你现在说这个东西很亮,非常亮,亮得不得了,这都没有用。但如果你说黑暗中的火炬,就有感觉了,要有黑暗作对比。

我现在要对一个女生说我爱她,那爱的对比是什么?恨?怎么把恨加进去会变“最爱”?试试看,即使全世界都恨你我还是会爱你,这样就最爱了。

再有动作。举个例子,老师拍着桌子讲,比老师生气地讲要好,再加上动作笔记握紧拳头、咬牙切齿会更好。

比如说我爱你,这样够吗?不够,把动作加进去:我吸了一口气说我爱你。再加一点动作:我全身颤抖,吸了一口气说我爱你,这样就更能表达。有了动作,这么平凡的我爱你突然不平凡起来,所以动作很重要。

《写作教练在你家》内页。

孩子要学会描述动作,就得先学会观察。这也是绘本阅读可以教给孩子的。如果你告诉他,这里有海,这里有山,他就能学会观察这些事物的角度。大部分绘本画得不好的原因不是画得不像,而是资讯不够。一幅好的图画最重要的是表达资讯,就跟文章一样。

最后要创造,创造属于自己的行文。谁可以讲一句成语?用鸡飞狗跳写一个新的成语,怎么写?

(现场:龙飞凤舞、猫抓狗咬、妈哄娃哭)

对,“妈哄娃哭”就很好。你可以写“我每天回到家有听见妈妈在吼叫,弟弟在哭闹,我的家简直是一团乱”,这就比写“我家每天都鸡飞狗跳”要好,因为你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孩子平常也可以这样练习。比如写到这句成语的时候,想想可不可以换一种说法?如果你能换个东西写,它就变成你的独立创造。

村上春树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这样既有对比,又有动作,就是属于他自己的创造。

作者:郝广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